字体
关灯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二十五章 检索

刻下的是“线条扭曲的像是五芒星般的图案”,明明是“充满了邪恶的气息”,却又在故事中,实际拯救了数人——虽然这些人里只有一个活到了尾声,其余人都死得十分凄惨,但对比其他同样死得凄惨的人,他们倒是活得更久一些。直到故事最后,这个奇特的信物在一次事故中落下深谷,不知所终。

作者在尾声二中这么写道:“这个世界上存在许多悄然的危险,它们安静地存在于我们的视野中,但我们却总会下意识忽略它们。我们缺少一种联想力,也下意识拒绝将那些巧合串联起来,然而,这正是我们的幸运。因为,我们不需要去想起它们,也不需要去注视它们,毋宁说,绝对不要这么做。

一旦我们意识到它们的存在,它们就会对我们紧追不舍。当我们自以为一切都已经结束的时候,来自它们的余音总会显得余韵绵长,因为,它们并没有真正死去,只是我们重新拒绝了去意识到它们的存在。即便如此,它们就如同我们呼吸的空气,就像是我们体内流淌的水分,就像是……构成我们的不可割舍的一部分。”

马恩觉得,这段话正是作者对这本恐怖小说中,那被邪教信奉着,却从未露出过全貌的“邪神”的概念性总结。不过,只是被这本恐怖小说的情节吸引的话,一定会在阅读的过程中,忘记所谓的“邪神”设定,沉迷在人类自身的行为中吧。人和人的斗争,正义和邪恶的斗争,善良和残忍的斗争,要比那从未正面出现过的邪神更让普通读者感兴趣。

他决定把这本书买下来。因为,这的确是精彩的故事。

之后,马恩查阅了三个涉及怪谈内容的书架,却发现和他之前想的不是那么一回事。这些书架上的书,可不仅仅是仅供消遣用的现代读物而已,也有一些出版了半个多世纪的中古读本和带插图的地方志,不仅有正规出版社的出版物,也有看似手抄本一样的资料。看起来不全都是新书。

马恩就看到了三本涉及到“三丁木公园”这个名字的书籍,分别介绍其建成历史,人文故事和极少有所记载的民间传闻,其中也有提到过,不仅仅是灵异活动的团体,就连真正的邪教也曾经利用过那一带做一些见不得人的丑事。

三丁木公园在一些人眼中,一直都是十分有意思的地方,它的地理位置,名字的起源,以及那片土地的历史,都被有心人写成书出版,但不知道为什么,总是销量不高。马恩在书架上翻阅到的基本提及三丁木公园的书籍都有过这方面的描述,并认为这本身就是三丁木公园的奇特之处。不过,从提及的情况来看,并没有发现在那一带出现死人的情况:那片土地曾经用做墓地,却只是埋葬已经死去的人,杀人或自杀之类的事件都没有在实地发生过,哪怕是在有记录的邪教横行的日子里,也从来都没有邪教在那里杀人的记录。

所有利用三丁木公园进行犯罪活动的人,似乎都抱有某种信念——描述的人是如此阐述的——正是这种信念阻止了那些最凶恶的,毫无人性的犯罪分子在那一带使用血腥手段,更进一步,就连恶意伤人的情况也很少,大都是在离开三丁木公园的范围,才会进行那些可怕的行为。但是,据称,一旦在三丁木公园被恶意捕获,往往会遇到让精神受到极大折磨的情况——具体是怎样的情况,并没有相关情报——最终,受害者哪怕活着,也会精神失常,多年之后也不一定能够恢复过来。

从古至今有记录的受害人事实中,至少有一百多人被送到一个过去名为“焉知神社”的地方,但是,所谓的“焉知神社”究竟在什么地方,是怎么一个模样,却没人知道,所有查阅过的资料,都没有明确的记录,在官方和正史的记录中,更不存在这样一个神社。

三丁木公园的传闻不难找到,只要有心总会知晓一二,但根据作者私下的调查统计,有兴趣的人其实不多。关于焉知神社的传闻,更是无法确认的谜团,仿佛只是杜撰而来。当然,有提及这个焉知神社的书籍中,作者也做过一些调查,觉得“焉知”这个词语本身,并非表达原本的意思,而可能是发音上的曲解,亦或者是某一地区的古文字失传后,后人根据留下的痕迹自行补完,却是错误的。

马恩在这些书籍中找到的资料,有很多都是作者本人的推测和想法,真正拥有详细记载的地方,似乎在正规的文献资料中都有存档,并且,那些作者提及的,让人觉得神秘的地方,大都来自于恶意的联想。对马恩这样的不习惯首先用恶意去揣测他人的人来说,能够让他信服的地方不多。

但无论如何,这些都算是宝贵的资料。在祖国追寻离奇事物的时候,他在书摊上淘书,没少买下这类掺杂了太多作者个人主观意见的书籍——这是他的兴趣,那

不想错过《马恩的日常》更新?安装晋江文学城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