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和扩大的认知——让自己得到了暂时的解放,而是学习的过程强化了主观意识对这种本性本能的恐惧的对抗能力和承受能力。
是的,对马恩来说,学习是必须的,既是自己热爱的,也是自己强迫自己的事情。
热爱学习,是为了更好地树立“离奇之事物”的标准,而强迫学习,则是为了让自己抵抗恐惧,纠正自己的精神,在随时都在改变的心理中,插入钢筋,浇灌水泥。
理性的逻辑,丰富的知识,针对任何突发情况而随时准备着,就如同一把从不卸下子弹的枪。
在学习之后,才是针对已经到手的物件和情报的研究。
痛苦,一想到要学习,一开始学习,就很痛苦。无论多么热爱,那种强迫感都从来不曾远去。
马恩不是天然就能够集中注意力的人,当学习开始的时候,那些从未想过的事情,以及反复去想的事情,就会比平常状态下还要汹涌地从脑海中喷出来。
哪怕是再普通不过的一支笔,一张纸,也仿佛在和“学习”争夺注意力。
书桌,书架,声音,气氛等等习以为常的某种事物和某种感受,会在这个时候变得无比清晰,同样在和“学习”争夺注意力。
即便如此,马恩仍旧必须学进去。第一个理论,第二个理论,第三个理论……渐渐感到疲惫困倦,第一道题,第二道题,第三道题……大脑渐渐发胀。自己的一切就如同橡皮筋拉到了极限,随时都会绷断。
然而,马恩知道,这绝对不是真正的极限,而仅仅是“感觉上的极限”。和这样的感觉对抗,就像是在和另一个自己对抗。当自己有意识地认输时,那就真正结束了。
马恩知道该如何对付这种情况,他有足够的经验和手段去面对这种情况。
他没有松一口气,这个时候,他绝对不会松下这一口气。他觉得,自己就像是在一个看不到底部的深海中下潜,越是向下,就越加窒息,越加感受到从四面八方来的阻力,想尽了办法阻止自己下去。但与此同时,如果想要上浮的话,仿佛有第二个声音告诉自己,自己不能这么做,因为,自己已经下潜得太深,不等自己浮上水面,就会死在上浮的过程中。
这么形容或许有些过,但是,马恩的感觉很真实。因为,这就是他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是对自己的催眠。
心理学上的武器,正在帮助他完成学习过程中的最后的自我强迫。
总共三个阶段。每渡过一次阶段,自己就能够解除一部分抗拒感。三个阶段完成后,这次学习的时间就正好结束。在这种催眠式的自我强迫的学习过程中,无论效率还是质量,都远超普通人的水准。
马恩在理论和题海中,对抗着来自于自身的阻力,就像是一根探进深海的钻头,勘探着,粉碎着,吸收着,将那些坚硬的难以理解的东西,嚼碎了吃进大脑里。
突然间,一个在这个过程中设定为“不需要”的声音响起,就像是一个信号,将他的意识从书本和题目中扯出来。
马恩就像是被惊醒一样,猛然抬起头,他看向沙发边柜上的电话座机。是电话的铃声。在还是学生的时候,这个声音是无法打扰他的,但是工作后,这个声音就是一个必须遵守的信号。
他下意识放下笔,恍惚中,他脑袋中那一道道公式定理,一条条题目和答案,那夹杂其中的数字和语句,全都收入一本模糊的书页中。书页合上了,如同幻觉一样消失在脑海中。他还能够回想起这些知识,但是,他的注意力已经去往电话的方向了。
马恩利索地站起身,推开椅子,快步走到电话座机边,拿起听筒。
“你好,我是马恩。”
“我是上岛公介。”听筒中传来熟悉的声音,“马桑,我已经帮你办好了驾驶证,还有学校的事情。你现在有空吗?”
“是的,我现在就在家里。”马恩平静地回答到。
“那我现在就过去。估计三十分钟后就能到你那边。”
“需要我下去接你吗?”
“不,你就在家里等我好了。”
“好的,麻烦你了,上岛先生。”
两人的通话很短暂。马恩等到对面先挂了电话,才把听筒放下。他看向时钟,已经下午五点了。
他走到书桌边收拾起来。学习的时候出了很多汗,他的背后粘糊糊的。于是,再度确认房间已经整理干净,足以待客后,便去浴室将全身上下清理了一番。
等到他将自己打理完毕,吹干了头发,门铃也响了起来。
马恩快步走到门前,凑在猫眼上确认了外边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