娜一家居住。
吴川抵达的时候,安娜家中还在开着一场小型的舞会,虽然吴川来的有些冒昧,但是玛利亚夫人和姐姐叶琳娜都感到惊喜。一开始她们确实是把哈尔滨当成了暂时避难的地方,但是随着国内的情况不断传来,特别是布尔什维克和德国人解除了布列斯特条约之后,哈尔滨的俄国人基本就对重建俄罗斯帝国的幻想失去了信心。
不是他们过于现实,而是往中国逃难的俄国人突然增加了。过去这些人宁可忍饥挨饿的停留在西伯利亚,也不愿意签署放弃反对苏维埃俄国的声明进入中国,但是随着苏德达成和解之后,这些人就不在留恋于恢复旧日生活的迷梦了。
拜之前俄美公司和中国人控制的西伯利亚铁路线所赐,现在从国内逃来东北的俄国人,他们能够带出的随身财物反而比早期逃难的人多的多了,有的人甚至连家乡的土地都幸运的出手了,捷克人叛乱时有不少人觉得布尔什维克快要垮台了,因此不少人就开始冒险购买了一批极为廉价的土地,据说俄美公司买的最多。
结果就是,一些较为明智的人立刻脱手了在俄国的地产,然后带着一笔钱跑来了中国。他们的运气确实不错,现在的东北正是一个大发展的时期,因为向俄国出售各种物资,直接导致了东北对于扩大生产的渴求,因此这批俄国人能够把带出来的资金投入到资本市场中,让他们过上了不错的食利生活。
当然,也有一部分俄国人并没有带出什么财产,但他们却是俄国自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推动工业化的成果。他们原本是工厂中负责生产和管理的骨干,因为布尔什维克没收了工厂,和他们倾向于资产阶级的立场,使得他们成为了被工人阶级打击的对象。
这些人中就包括了像西科基斯这样的工程师和许多出身贵族或资产阶级的年青学者,他们或者是被工人所排挤,或者是出于对布尔什维克的恐惧,最终都选择了流亡国外。有的人前往了柏林,有的人则来到了中国。
和那些前往欧洲的同伴们相比,来到中国的俄国人显然要幸福的多,因为正在推动国家工业化的中国有着大量的岗位和机会给他们,这是现在正处于战争中的欧洲所不能给予的。
当然,不少俄国流亡者也很清楚,他们在中国做出的每一分贡献,都在把自己和过去的俄罗斯帝国推的更远。毕竟这么多物资从西伯利亚铁路运输过去,显然不仅仅是提供给西伯利亚临时政府的,否则临时政府早就可以进军莫斯科了。只是和捍卫自己的祖国相比,先照顾好自己的生活才是最重要的,对于他们这些流亡者来说。
只是除了在异国他乡重新建立自己的家园之外,俄国流亡者们也需要找到一个精神寄托,或者说是能够保卫他们新生活的力量。在这样的情况下,于尔斯泰男爵一家就渐渐成为了哈尔滨俄国流亡者的中心人物。不仅仅在于男爵现在在临时政府的职位,还在于男爵女儿和某人之间的婚约。
不过有不少后来者对于这项婚约是持怀疑态度的,毕竟安娜生病期间某人一直没有出现过。只是今天来参加舞会的宾客们看到了吴川的出现,这才真正相信两人之间确实有着深厚的联系。
玛利亚夫人和姐姐叶琳娜当然是最开心的,因为她们不想失去这个社交圈子对于自己的尊重,因此对于吴川表现出的热情,显然要比之前显得热切多了。
只是吴川并无意和这些流亡者们多做接触,真正值得拉拢的俄国精英,如西科基斯这样的工程师,齐奥尔科夫斯基、尼.叶.茹科夫斯基、尤里耶夫?鲍里斯?尼古拉耶维奇这些科学家,早就被邀请来东北大学讲课和进行科学研究了,剩下的这些不过是逐利之徒罢了。
在玛利亚夫人的带领下,吴川拎着蛋糕盒子走到安娜在二楼的卧室,玛利亚夫人正准备敲门,门却先一步被打开了,穿着一件长外套的安娜出现在了门口,虽然看着脸庞消瘦了不少,但是两只眼睛却还是奕奕有光的,这让吴川心里放松了不少。
依靠着房门的安娜,歪着头看着吴川,板着脸看起来有些冷淡的问道:“你来做什么?”
玛利亚夫人抓着裙子有些不安的看了吴川一眼,真想劝一劝安娜,吴川却举起了手中提着的盒子温柔的说道:“我在马迭戈吃饭,突然想起你好像说过这里的巧克力蛋糕很不错,就帮你带了一块。要不你尝尝合不合胃口?”
安娜瞧着吴川并不说话,站在一旁的玛利亚夫人终于抓住了机会说道:“正好,今天安娜的胃口不好,晚餐也没有吃多少,吃点甜点当宵夜好了,我替你们去拿碟子和刀叉。安娜,你招待吴坐一会吧。”
看着母亲慌慌张张的下了楼梯,安娜这才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