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志愿军中的英法代表却并不这么看,他们认为邓尼金把大好的局面毁于一旦,让他继续担任南俄志愿军的统帅,只会彻底的埋葬这支军队。因此英法代表向邓尼金表金示,如果他采取暴力手段对付那些反抗布尔什维克的高尚人士的话,那么英法就要重新考虑,是否给一个不得人心的军事独裁者以支持了。
邓尼金只好同意,在军中进行民主选举,由军官们选举出一个能够领导志愿军的统帅。英法代表很快就推出了前高加索白卫军司令,被邓尼金赶出国的弗兰格尔。只是,志愿军中的选举才刚刚开始,伏龙芝带着红军部队就杀到了克里米亚半岛。
虽然克里米亚半岛有着极好的防御地势,在海上还有英法的舰队给予支援,但是军心涣散的南俄志愿军,难以抵抗红军的进攻。9月15日到10月1日,南俄志愿军的残部就被逼到了黑海岸边的费奥多西亚湾。在协约国舰队的护送下,邓尼金率领14.5万白卫军及其家属乘船集体出逃土耳其。
这个时候,弗兰格尔都还没赶回国内。于是,长达2年的苏俄国内战争至此大体结束,苏俄国内已经没有了成建制的,反布尔什维克的白卫军力量了。
而在9月底,恩维尔和凯末尔等一干土耳其青年党在安卡拉召开了大国民会议,一边重整了三个师的武装,一边要求英、法、希腊从土耳其的国土内退出。
由于奥斯曼政府把恩维尔当成了发动战争的罪首,还在英法的支持下解散了国民议会,并宣布民族抵抗运动为非法,逮捕和流放主张抗战的议员。因此恩维尔还要求自己的岳父穆罕默德六世退位,表示要建立土耳其共和国。
恩维尔在战后没有逃亡出国,主要还是在于俄国快速的恢复实力,并对土耳其青年党进行了资助,这才使得他留在国内和凯末尔一起重组了青年党。
但是两人之间的志向其实并不一致,恩维尔依然梦想着建立一个大突厥斯坦,把英法从中东和埃及驱逐出去,并拿回中亚和阿富汗,甚至还试图进攻英属印度,因此恩维尔对于托洛茨基的继续革命论颇感兴趣。
而凯末尔只想建立一个土耳其人的共和国,并把土耳其人代入到现代社会。因此他对于苏俄比较警惕,并不愿意过多的接受俄国人的支援,而对于英法他也不想彻底闹翻,除了保住海峡和小亚细亚地区外,他对其他非土耳其人的居住区并不感兴趣。
但是恩维尔在青年党内声望较高,又是穆罕默德六世的女婿,由他来建立大国民会议,并向伊斯坦布尔进行政治进攻,显然要比凯末尔自己更合适一些。这就是两人合作的基础,也是青年党能够这么快重整旗鼓的关键。
在波斯高原和阿富汗地区,英军和英军所扶持的傀儡政权,正不断的遭到当地民众的袭击。和过去英国在这些地区所受到的反抗不同的是,现在这些地区民众得到了和英军性能相近的现代武器,且袭击的方式越来越正规化。
特别是阿富汗当地部族采取的阻击作战模式,利用阿富汗复杂的山地地形,然后对英军小股巡逻部队或后勤车队采取伏击和阻击作战,不再如过去盲目的进攻英军的堡垒,这就使得英军的士气更加的低落,而英国军官的伤亡率也大大上升了。
英印政府这个时候倒是想起,自己还有个上司。他们向伦敦发电报,建议和阿富汗王国进行和平谈判,其实目的就是让伦敦下达撤军的命令,因为阿富汗政府拒绝在英军撤退前进行谈判。
劳合乔治感到自己正陷入一个深不见底的泥潭,他都不知道该往什么地方发力。而克里蒙梭看到英国人的困境,越发不愿意再树立一个远东的敌人。
10月4日下午,英法美三国首脑经过商讨后,认为不管是和德国签署和平条约,还是平息中东地区的战火,都不可能无视苏俄的存在。但是他们依然拒绝苏俄加入国际联盟和参与巴黎和会。因此他们达成了一个初步意见,通过中国和俄国进行沟通,尽快的达成双方的妥协,但依旧不承认苏维埃俄国继承了俄罗斯帝国的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