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1172章

现的挑战相比,劳合乔治更加关注印度、中东和埃及的利益。毕竟中国的挑战并不能让大英帝国崩塌,但是印度出现问题的话,他就用不着考虑什么东方问题了。

法国人的看法比英国人的看法还要悲观,作为一个传统的陆权国家,法国人发觉这一仗已经让法国的陆权完全消失了,德国人在战争中表现出来的军事实力和比法国在战争中受到的更小损失、更多人口,都已经表明德国已经抢走了法国自拿破仑时代树立起的欧洲强权形象。

现在的法国只能依赖战胜国的地位唬一唬人,真要遇到了像吴川这样非要先碰一碰再谈条件的野蛮人,克里蒙梭也只能选择闭嘴。法国的亚洲的殖民地和在华利益,已经不是法国的军事实力能够保障的了,一旦双方真的发生冲突,克里蒙梭只能宣布内阁总辞职。

所以,在肢解德国的要求没有得到满足之后,克里蒙梭现在只能尽可能不去刺激东方的人口大国,以避免对方向法国的亚洲殖民地发起挑战,戳破法国当前的虚假强大。也许英国会在道义上站在法国一边,毕竟双方都是殖民地帝国,任何对这一体系挑战的力量,实质上都是双方的共同敌人。

但是英国不会为了法国,让印度安全受到威胁。当中国的势力出现在阿富汗之后,英国人就只能选择和中国对话,以防止中国和俄国的进一步合作,从而建立起两个陆上大国对于印度的威胁。当初英国和俄国在中亚交锋时,双方也不过是势均力敌而已,但那时俄国还没有把整个中亚地区消化下去。

现在俄国在中亚的势力已经初见规模,再加上布尔什维主义对于殖民地民众的煽动性,如果再加上一个人口众多的中国的协助,那么英国真的很难想象,自己能够在印度北部挡住两个陆权国家的进攻。至少阿富汗和波斯是丢定了。

失去了波斯地区,中东地区也就不再安全,中东地区不安全了,埃及就会受到威胁。赖以联通地中海和红海的苏伊士运河,就未必还能被英国控制了。而没有了苏伊士运河,印度的防御就更加的困难了。再加上中国和缅甸等地的接壤,这就是另一场世界大战了。

中俄德三国联盟,这是一个不能被允许的同盟。就目前欧洲的局势来看,英国实际上已经有放弃法国的利益,拉拢德国的意图了,而这一意图也得到了美国的认可。这也是法国人在中英问题上采取了中立的原因,既然英国打算宽恕德国,那么法国就需要另一股力量来制约德国了。

很遗憾的是,法国在欧洲已经找不到一个遏制德国的帮手了。南面的意大利正陷入一场革命的边缘,东南欧的一些国家正在被德国用经济捆绑在一起,波兰、立陶宛干脆就被德国人用军事控制了。苏维埃俄国,不仅仅要毁灭德国的资产阶级,连法国的资产阶级也要一并毁灭,因此最终只剩下了更东面的中国可以选了。

不管中国能否帮助法国牵制德国,但至少不能让中国变为德国和俄国的盟友,这对于法国来说是更加绝望的未来。让中国成为巴黎和莫斯科之间的传话筒,实质上就是英法希望中国能够回到中立的立场上来,而不是变成邪恶的大陆轴心之一。

吴川显然也没有这个意图,代表德国和俄国的利益发言,他的表现正是英法美三国所想要的态度。当然,和莫斯科的交流并不是那么的顺利的,在把南俄志愿军干掉之后,苏维埃俄国开始谋求统一前俄罗斯帝国的地区,按照列宁的看法,就是先以民族自决的原则消灭各民族地区的反动势力,然后再把各民族人民联合起来,建立起一个苏维埃联盟。

列宁的主张是符合俄罗斯各族人民的利益的,因为各民族人民不仅仅要打倒俄罗斯帝国对他们的压迫,同样也试图打倒本民族内部的上层人士。但是在打倒后者的过程中,光凭本民族人民的力量是不够的,他们同样需要俄国布尔什维克的帮助。

比如亚美尼亚共和国,在对抗俄罗斯帝国和奥斯曼帝国时,亚美尼亚各阶层都是团结的。但是在一战结束之后,协约国试图把亚美尼亚变为美国的委托殖民地,这就让亚美尼亚的底层民众感到不满了。但是美国政府向亚美尼亚共和国政府贷款2000余万美元,如果没有俄共布的支持,亚美尼亚人民根本反抗不了掌握着国家机器的资本家和上层人士。

于是莫斯科并不认同,英法美这种单方面叫停俄国革命向外扩张,仅仅是为了保证英法殖民地的主张。托洛茨基代表人民委员会向协约国致电,要求英国首先退出阿富汗及波斯地区,然后让当地民众自行决定本地区的政治问题。

威尔逊总统认为可以在这个基础上进行洽谈,但是英法都表示反对。因为英法害怕这一先例将会造成世界各地的连锁反应

不想错过《火热的年代》更新?安装晋江文学城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