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斯中南部人民,又开始转向了中立,而库切克汗同土耳其人的密切往来,也令吉兰苏维埃政权出现了裂痕。
以托洛茨基为代表的苏共领导人也注意到了波斯革命的风险,如果这个时候能够让印度也爆发一场革命的话,那么波斯这边也许就能继续前进了。这也是苏共对待钱德拉 鲍斯的规格要比对待其他国家的民族主义代表更高一些的原因,苏共中的一些领导人物对于目前的世界革命相当看好,他们希望能够从一个高潮走向另一个高潮,而不是采取主动收缩,先巩固内部的道路。
原则上,吴川是支持印度革命的,但是他并不支持现在发动印度革命,为此他坦诚的向列宁面前指出,波斯和印度社会还没有发展到,进入社会主义革命的阶段,因为这两个国家的工业基础都相当的薄弱。
而相比之下波斯比印度还差,因为波斯除了受外国资本控制的石油产业外,几乎就是一个封建经济社会。很难想象,在这样一个封闭落后的社会能够越过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进入到更加高级的社会主义阶段,因为这个国家没有真正的工人阶级,只有一群所谓的爱国知识分子和民族主义者领导着农民进行革命。
吴川最后表示,“…假如不先改变波斯的社会阶层,不去发展波斯的工业建设和进行现代科学及马克思思想的教育,那么底层的波斯民众很容易就会被上层人士出卖,从而被封建地主和宗教领袖夺取革命的果实。最终,波斯在革命后,反而会退回到更加落后的封建社会中去。
至于印度,虽然因为战争的关系,在轻重工业上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但印度的资产阶级是依附于英国资本的,在双方的矛盾没有激化之前,盲目的发动印度无产阶级革命,只会暴露印度无产阶级的力量,从而被英国和印度资产阶级联合剿灭。
所以,我个人认为,苏维埃联盟需要先巩固自身的力量,然后等待下一次世界进步力量觉醒的时期,再行动。”
抚摸着小猫的列宁饶有兴趣的看着他问道:“那么你觉得下一次世界进步力量觉醒的时期是什么时候?”
吴川思考了一下后说道:“这场大战摧毁了法国和奥地利、俄国、意大利的工业能力,除了美国之外,其他参战国都受到了一定的损失。所以从短期来看,在各国恢复战前的工业产能之前,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平衡是可以实现的。
但是在科技没有带来生产力的极大跃进之前,各国的工业产能最终都会变成同业竞争,因此一旦世界市场开始饱和,资本主义的周期性危机就会出现,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对立就会激烈起来,双方之间的平衡会被打破,这正是无产阶级革命在世界扩张的最佳时期,直到两个阶级之间新的平衡点出现…”
对于吴川的看法,列宁最终是赞成的。在俄国革命日渐成功的今天,苏维埃俄国已经不需要向外输出革命,来分散帝国主义的注意力了。列宁也试图先实现苏维埃联盟的电气化,展现出社会主义的先进性。和托洛茨基不同,列宁虽然支持武装革命,但是他依然坚持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在于社会生产力的快速进步和社会财富为无产阶级所占有,而不是通过消灭资本主义来证明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自始至终,列宁都只是把武装革命和无产阶级的专政当成了通往社会主义的桥梁而不是社会主义的本身。但是,他的不少同志却并不这么看。不过,此时的列宁所拥有的崇高威望,为了建立苏维埃联盟,苏共突出了列宁在革命中的领袖地位,从而把列宁变成了苏维埃联盟的象征。
因此列宁出面压制住了国际主义者扩大革命输出的主张,转而开始号召恢复民生,加快了新经济建设的步伐,并开始同英国接触讨论关于中东和平的问题。
在莫斯科逗留了一个多月后,1920年4月1日,吴川登上火车经西伯利亚铁路返回国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