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及于日美两国间的战争。但是在中美靠近之后,日本因为英美冲突而爆发日美战争的可能性却大大上升了。
1911年签订日英同盟时,日本的军政精英们主要是依赖同盟对抗俄国,和防止英国出手干预日本在中国的扩张行动,因此他们能够容忍英国站在日美冲突之外的立场。
但是到了1921年,俄罗斯帝国已经垮台,日本在大陆上对上的是已经开始恢复国力的中国,且美国和中国的关系越来越密切,这样一来,日英同盟已经毫无意义。大多数日本精英都认为,一旦日中爆发冲突,那么美国不可能 袖手旁观,因为这是美国独霸太平洋最好的机会。
而当美国加入战场,英国就会袖手旁观,那么就意味着,在日英同盟中,日本变成了只有义务没有权利的一方。相比之下,和中国恢复关系,把力量拓展于南洋,当日美爆发冲突时,中国能够置身事外,才是日本最好的外部势态。甚至于,当日英发生冲突,中国能够站在日本这边,则日本就有了更高的胜算。
因此,一些海军和陆军军官开始呼吁,应该接受英国国内的一种新观点,以日英同盟的取消,换取中日英美法的大同盟。这一大同盟的建立不仅可以让日本、中国和美国重新恢复到等距离外交的位置,也能遏制住中国、俄国和德国的联手。
斋藤实是支持这一看法的,不过他认为应当先解决掉朝鲜半岛上的不稳定因素,若是让前朝鲜太上王同北方、中国方面联系上,再引爆一场甲午战争,他可不确定现在的日本真的可以保住半岛的南部。
共和党在东北蕴藏的力量,不断显露出来之后,海军倒是震动不大,但是陆军那边已经有些手忙脚乱了。限制陆军的数量,提高陆军的装备,已经从一部分中级校佐的主张变为了中高级将校的共识。
政治家们在议会上吹风,认为当前的帝国财政一半用于陆海军的建设上,国家是难以持续下去的。尾崎行雄更是公然宣称,“我们没有必要按照其他国家的衡量标准来扩建陆军,而我们对岸的那个国家正在以我们作为衡量标准扩建陆军,要是双方继续不断的扩建军队,那么接下来两国之间就必有一战。那么请问,我国真的做好和对岸一战的决心了吗?那可是一个五亿人口的大陆国家,我们应该建设多少陆军,才能和对方进行决战?”
陆相田中义一也在私下认为,“基于过去和某国战争的教训,与其充实既有部队的自动武器,不如谋求整备电信队和飞行队,这也是欧洲战争得出的教训。只有加快调查研究关于适应新时代的军备状况,作成预定方案在适当的时机进行真正的军备充实,才是真正的明智之举。”
斋藤实也因此意识到,日中之间将会出现一段较长的和平时期,日本的军队将会做全方面的整顿,以真正的适合新时代的战争。这种军事上的整备,至少也要十年以上才能把整个军队改变过来。因此,朝鲜这里决不能拖国内的后腿。
1月25日晚,朝鲜王国第26代国王,即朝鲜高宗李熙,临睡前喝了一碗止咳的药水后突然暴毙。第二天,日本总督府宣布,德寿宫李太王因为脑溢血去世。这一消息并没有获得朝鲜民众的认可,北方集结了数次大游行,以抗议日本谋杀高宗李熙的行为。
不过朝鲜半岛南北分裂的局面对于日本人来说也有这样一个好处,那些反日分子大多逃亡到了北方,南部的反日分子就少了不少。且收缩了防线之后,日本在朝鲜半岛南部的控制反而更加严密了。于是南部的游行示威很快就被日本人镇压下去了,而中国方面的反应也确如日本人所料,对于李熙的死亡表示遗憾,而不是谴责日本谋杀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