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652章

边极力鼓吹德国军队的强大,以坚定中国人对于同盟国胜利的信心;一边就是借助英日舰队围攻青岛的行动,指责协约国意图趁着大战的机会瓜分中国的领土。

如果日本没有在中国人手中遭遇败绩,那么德国人的煽动也只能掀起一场中国社会舆论上的攻击,并不会让英国的在华利益受到任何损失,英国人自然也就不会把这件事放在心上。以朱尔典这些年来对于中国人的认识,在庚子事变之后,中国人已经丧失了以自己的力量去维护国家权利的想法,因此德国人的煽动只会让中国人更进一步的寻求外国的帮助。

而这个外国不外乎英国和美国罢了,英国虽然不会帮助中国去得罪自己的盟友,但并不介意让中国和日本的矛盾变得更为激烈一些,从而避免东亚的这两个国家联合起来。至于美国人,英国此时虽然不愿意去得罪美国,但也并不认为美国此时敢于插手东亚的局势。

或者说英国其实并不介意美国分出一部分力量跑来东亚和日本进行对峙,那么大西洋方面就会变得安全许多。只不过美国人显然谨慎的很,知道自己的精华之地都在大西洋沿岸和五大湖区,因此丝毫不敢分散自己的海上力量。

毕竟现在整个美国的陆军还不到10万人,一旦美国的海军被消灭,美国人的工业带就处于不设防的状态了。虽说美国政府公开的敌对目标是德国,但只要正常人都清楚,美国政府心里真正提防的其实是大西洋对岸的那个表亲。

英日同盟在美国人看来,就是英美发生冲突时,日本舰队从太平洋配合英国大西洋舰队进攻美国的预备。所以美国政府才会不遗余力的劝说满清重建海军,还提供了伯利恒贷款。但是辛亥革命的爆发使得美国失去了太平洋对岸的战略伙伴,而袁世凯政权又是个亲英派政府,如果不是革命委员会的横空出世,美国政府就只好试图同日本去妥协了。

但是现在么,虽然中国在海上还没有什么力量,可是革命委员会在陆上的强势,立刻给犹豫不决的美国政府打了强心针。有了这样一个能够和日本对抗的东亚势力,那么日本想要袭击美国太平洋沿岸就成为了一个幻梦。

革命委员会在朝鲜战场上的胜利,已经向美国政府证明了自己的价值。有着革命委员会的存在,不仅给美国在东亚的势力扩张提供了一个基地,也遏制住了英日同盟针对美国的战略威胁。于是本以为东亚大势都掌握在自己手中的朱尔典发现,东亚的局势已经开始隐隐失控。

美国驻华公使芮恩斯虽然是大学教授出身,但他的进取心可比前几任美国驻华公使要大的多。芮恩斯并不想和他的那些前任那样,在英国建立的东亚秩序下,以门户开放的名义从各国手中分享一点残羹冷炙。

从他上任以来的一系列行动来看,这位美国公使给朱尔典带来的最大不安就是,芮恩斯打算全面的推动中国社会的变革,使之成为一个具有和美国相同价值观念的国家。

不管是他同革命委员会之间的接触,对于美国商业资本对东三省投资的支持,还是和中国的本土资本家接触,试图向中国地方政府放出一笔导淮借款,从而把淮北的黄泛区变为大片的良田。

芮恩斯所做的一切,其实就是在帮助中国成为一个独立国家,从而把其他列强的势力从中国排除出去,建立起一个追随美国的东亚国家,最终打破英国在东亚建立的殖民秩序。虽然这一行动同样损害了在华美商的利益,但是对于美国人最为反感的还是英国和日本公使。

特别是日本公使日置益,在芮恩斯刚刚抵达北京不久,这位和芮恩斯在美国算是打过不少交道的日本外交官,就试图警告这位老朋友:“…既然美国阻止日本向美洲移民,因此,如果日本企图在亚洲大陆扩展它的活动和影响,按照公道的原则,美国不能加以反对…”

对于日置益把中国视为囊中之物的态度,芮恩斯自然是不满的,但是他也知道美国的排斥有色人种移民政策,不仅得罪了日本人也同样得罪了中国人,如果就此事进行争执,显然是对自己不利的。

因此他委婉的向日置益回道:“美国虽然对日本的企业和繁荣的合法的发展抱着充分的善意,但是对于我们自己的人民以及对中国也负有责任,因为我们的人民从事对华贸易已有一百三十多年的历史了。所以不能希望我们赞成任何不尊重这些权利的行动。”

不过随着革命委员会在朝鲜取得的胜利,中日之间的隔阂越发加深,芮恩斯对于日本的态度也就越来越不客气,表示美国决不能容忍日本单方面改变东亚的现状。

在这样的情况下,加入了调停公使团的芮恩斯自然就变得更为活跃了起来,他表示反对先停

不想错过《火热的年代》更新?安装晋江文学城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