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660章

只是现在这个时机已经错过了,青岛港湾内虽然还有17艘德奥舰艇,但除了奥匈帝国的巡洋舰伊丽莎白皇后号外,其他不过是猎潜舰或鱼雷艇之类的小船,想要依靠它们冲出去和英日舰队对战,无疑就是去送死。英国人肯定不会把一只送死的舰队视为威胁,也不会在消灭了德奥在中国海岸边的最后一只力量后,再去挑衅中国人。

再加上,一开始中国人把大多数德国志愿兵都安排在了工厂和交通运输上,这也就使得德国在青岛的武装力量远远不及中国的军队。虽然这样的安排让德国人安全了许多,却也让德国胶澳总督府失去了对于青岛陆地防御的控制权力。

不管是胶澳总督迈尔.瓦德克海军上校,还是德国驻华顾问团团长沃尔贝克中校,都拒绝了他想要把中国人卷入这场战争的想法。瓦德克海军上校认为,“中国人已经做的够好了,我们不能在盟友身后捅上一刀,这只会让中国人远离我们,让在华的德国人失去革命委员会的庇护。”

至于沃尔贝克中校则回复他:“如果吴川打算站在我们这边的话,那么他自然会在一个恰当的时机加入我们。如果他认为德国无法取得最终胜利的话,那么不管我们做什么都不会让他站到我们这边来的。与其想方设法的让革命委员会加入到我们这边,倒不如帮助中国人狠狠的打击日本人,那么说不定还有意外之喜。”

辛慈此时在北京也是觉得束手无策,他的无策不是看不到希望的无策,而是看到了希望却不知道如何去接近它。被重新调回中国接任公使的时候,他就知道这个职位其实对于这场欧洲大战并无多少助力。战争开始之后,掌握了海权的英国可以轻易的把德国在欧洲之外的各个部分画地为牢,让他们无法给欧洲送去任何帮助。

也只有这个时候,他才会觉得吴川当年说动德皇的策略是正确的。德国想要赢得欧洲大战的胜利只有一条路可选,就是先打倒英法建立起来的全球殖民体系,只有在打倒了这一体系之后,德国才能从英法所构筑的大网中脱困而出。

但是当时的德皇和总参谋部对于这个中国人的想法并没有深入的加以考虑,他们想要的是战胜法国获得德国在世界上的殖民地份额,而不是为了那些英法殖民地的人民去牺牲德国人的性命。因此德皇和总参谋部只是接受了中国人提出的一小半计划,利用中国革命吸引协约国内部的争斗,最好便是把英国的资源用于远东,从而消耗英国的战略资源。

而只有当这场大战开始之后,辛慈才觉得德国似乎错过了一个胜利的机会。如果德国当初听从吴川的意见,在全球范围内扶植反殖民体系的民族独立力量的话,那么这场大战也许根本不会爆发,英法的力量将会无止境的消耗在殖民地的平叛运动中。

毕竟三国协议签订的是一个防御协议,只要德国不首先发起进攻,英、法、俄三国根本无法携手围攻德国,因为三国之间同样存在着分歧和矛盾。

瞧一瞧中国人,只不过给了他们3年的时间,这些中国人就给了协约国一个多大的惊喜。德国给与革命委员会的援助,可比给奥斯曼帝国的援助要划算的多。

毕竟德国给奥斯曼帝国的援助都是实打实的援助,根本别指望回本,但是德国工商界对于革命委员会的投资,却已经开始有所回报了。如果这场战争再迟上几年爆发,德国将会因此变得更为强大。

和那些土耳其人不同,接受了德国援助的土耳其青年党很快就成为了亲德分子,他们一个个都向往着建立一个类似于德国的现代化土耳其帝国,而不再是现在这个被欧洲人称之为“西亚病夫”的老大帝国。

可是中国人明明接受了德国这许多援助,又完全仿造德国建立起了各种钢铁、化学、电气工厂,但是中国人从来没想过成为另外一个德国,或者说吴川这位革命委员会的领袖,对于德国的科技和制度虽然称赞有加,却从来没打算按照德国的模板建立自己的国家。

见鬼的是,这位和美国人不知怎么就搭上了,还从美国人那里获得了大量的投资,削弱了德国资本在东三省的影响力。德国资本和美国资本的抗衡,使得革命委员会在发展自己的工业时获得了一定的自主权,也让德国银行团不得不帮助革命委员会建立起自己的银行系统,以对抗美国银行财团对于革命委员会的金融控制。

这就是辛慈感到为难的一点,德国工商界对于革命委员会虽然投资颇大,但却无法左右革命委员会的政治和经济,甚至于在大战爆发之后,德国在华投资反而要获得革命委员会的保护才能渡过难关了。

就他所知,德国在亚洲的商船正采用明面上出卖,私下签订租赁合同的方

不想错过《火热的年代》更新?安装晋江文学城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