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争取4年内完成计划,但是财政委员会一定要削减一半,我觉得这非常的不公道…”
宋云桐咳嗽了一声,打断了朱和中的话说道:“你这话扯的有些远,我们今天这个会议又不是讨论军费的。再说了,财政委员会又不是有钱不肯给,这花钱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了,我们能不省着点用吗?
先不说这个基础建设了,光是普及中小学教育,今年的预算就达到了1.5亿元。但是对于河北、河南、陕西、山西、山东这些新增加的地区来说,中小学教育简直是一片空白,光是要在这些地区普及中小学教育,使之达到东北的程度,我看必须要每年投入4-5亿元,至少连续5年以上,才能在这些地区建立起基本的小学教育体系。
和你们军队的需求相比,当然是教育更为重要。没有这样一个教育普及度,我们就不能说我们治理了这些地方。而且我们的工厂和军队难道不是更需要有文化的工人和士兵吗?再说了,之前也没考虑要打仗啊,军队当然应当忍耐一下了。”
朱和中顿时说不出话来了,对于教育的投入已经成为了共和党的共识,更不必说他这个留学生对于教育也是格外关注的。共和党之所以能够这么快在东北站住脚,可不仅仅在于击败了日本人,收回了帝国主义在东北的特权;也不仅仅是在东北建立起了一个以煤钢为核心的工业体系;更为重要的还是,哈尔滨起义之后吴川就开始在城市推动扫盲运动和建立小学校,并顺着铁路线推行到了小城镇和乡村中去。
当这些小学校在乡村和城镇建立起来之后,就立刻成为了共和党宣传自己理念的阵地,也是共和党用于影响学生及家长的革命据点。肯让孩子上共和党所创办的新式小学的家庭,几乎不会是共和党的敌人,哪怕他们之前对于共和党的理念有不同意见,但是在孩子上学之后也几乎很快转变了思想,成为了共和党的支持者。
当然,在共和党推动新式小学教育中受惠最大的,还是城市中的无产阶级和城市郊区的贫农。这些人家的孩子在接受了小学教育之后,显然要比那些远离城市的乡村子弟获得了更多的机会。面对1912年到1918年这样一个经济建设快速增长的东北,哪怕是刚刚扫盲成功的无产阶级也能获得一个向上提升的机会,更何况是这些接受了新式小学教育的学生。
此时的日本,号称适龄孩童小学入学率达到了97%以上,但是能够从小学中毕业的其实还不到一半,而共和党第一批小学生的毕业率则达到了近7成。特别是在捷尔任斯基的努力下,东北城市中的流浪儿童几乎都被收容进了儿童福利院,这部分儿童中九成都考上了中学,继续接受共和党提供的义务教育,他们也是最为坚定的少先队员和共青团员。
吴川坐在一旁默默的听着各位委员们发表的意见,慢慢的会议室内就形成了三种意见,一派是宋云桐和孟继周为首,他们反对直接出兵干涉,认为提供一些经济上的援助已经是尽力了;一派则以俆景魁和朱和中为首,他们主张应当出兵干涉,只不过前者是为了无产阶级之间的革命联合,而后者则以为机会千载难逢,毕竟这是俄国人主动邀请他们进入西伯利亚地区。
以梁廷栋为代表的一批委员则都望着他,等待着他做出最终的决定。对于吴川来说,他倒是越来越习惯于这样的开会方式了,通过各位委员的发言,他可以知道各位委员对一些问题的基本立场和一些顾虑,如果能够在会上把这些顾虑解决掉,接下来会后就不会出现什么反复,而了解了各人的基本立场之后,他也不会把事情交给过于激烈反对的人去负责。
有些人是这样的,他对于某事持积极的反对态度,但是只要你不把这件事交给他负责,那么他也不会在会后做什么小动作。但是你要把这件事交给他负责,那么就别怪他消极抵抗了。
看到会议室内渐渐安静下来,吴川放下了手中的茶杯,清了清喉咙说道:“既然大家都已经发表了自己的意见,那么我也来说上两句。
我先来给大家总结一下,一些同志之所以反对,一是担心会打破来之不易的和平建设期;二是担心俄共布已经失去了人民的支持,我们现在站在俄共布一边会出力不讨好,一旦俄共布和临时政府一样垮台了,那么我们投入的一切就打了水漂,还白白多了一个敌人。
我总结的这两条,大家有没有不同的意见?”
各位委员互相望了望,然后纷纷对着吴川表态道:“没有。”“我没意见。”“我也没有…”
吴川对着各位委员点了点头,接着往下说道:“那么我先来谈一谈,俄共布究竟能否继续执政下去。谈到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要搞清楚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