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1049章

午战争的赔款,日本的轻工业都未必能够发展起来,因为日本的农业本就不发达,难以向工业提供积累、原材料和市场。

但是东北走的是先重化工工业后轻工业的道路,还大量的引进了电气技术用于取代蒸汽动力,虽然中国的农民比之欧美各国还是贫穷的,但是凭借着数量优势,使得农民能够提供的市场总值还是要比日本高的多的。再加上东北的资源丰富,地势平坦,只要能够开发出来就能为工业提供大量的原料和积累。重化工工业的自我增殖特性,又大大的降低了再投入开发的费用。

除了造船工业和军事工业一时难以追上日本外,其他各项产业中国都在迅速的追赶着日本。可以说,日本除了因为先发的工业技术方面还对中国占有优势外,在资本、原材料、人力方面完全是不如中国的,而即便是在这些暂时领先的技术上,日本也远不如美国和德国等有着丰厚积累的欧洲工业国。

因此,日本在中国和西方工业国之间地位很是尴尬,因为中国拥有更丰富的原材料和人力,因此日本不能同中国的产品在价格上进行竞争。而想要用日本的技术利用中国的原材料和廉价人力,日本的技术同欧美相比又落后的太多,很难吸引到革命委员会。

之所以双方现在还能合作下去,主要还在于欧战带来的战争景气,使得世界对于生产能力的需求超过了对于质量和成本的要求。现在只要能够生产出来的东西都能够卖出去,而就这一点来说日本的生产能力对于东北来说也是一个重要的补充。

但是,这种好日子也没剩下几天了,一旦战争结束欧美各国的工业产能转向民用,那么不管是中国还是日本的工业都不可避免的要受到冲击了。

当然,吴川并不会对原敬指出这一点,他认同了原敬对两国经贸联系上的观点后,随即便重申道:“…不过,我还是认为,中日之间的关系往何处去,终究还是要看日本向往那边走。您知道的,中国并没有发展海军的意思,因此在中日关系上,我们是防御的一方,拥有海上强势力量的日本,才是那个进退自如的角色。”

对于吴川的戒心,原敬也有力不从心之感,但是他却又明白,吴川说的并不错。虽然民国建立以来革命委员会越来越见强势,但是没有海上力量的革命委员会终究只能被海权国家所压制,让英国和日本所担忧的不是中国的海上力量,而是美国的海上力量。

这也就是英国和日本能够容忍革命委员会的主要原因,反正革命委员会再怎么折腾也下不了海,真正令人的担忧的是美国在东亚获得中国人的支持,那么英日同盟就难以在东亚压制住美国舰队了。南洋纳吐纳独立事件,迫使英国人做出让步的,正是那几艘美国军舰。

然而日本能够往哪边走?真的放弃日英同盟去同中国交好吗?这样的战略就算是原敬还在首相的位置上也是做不到的。除非中国能够先同美国交恶,可这样的话日本还有什么必要放弃日英同盟?

这就是一个死结,日本不能接受中国和美国的接近,特别是一个正在快速恢复陆权的中国;但是反过来,日英同盟的存在又使得中美形成了天然同盟的基础,只要中美两国政府的首脑不发神经,中美这种没有条约的隐形同盟状态就会存在下去。

事实上原敬以为,随着中国新政府的成立,战后世界势力格局的重新划分,中美两国未必不会达成真实同盟。毕竟,现在中国的力量正不断增强着,美国没有理由放弃这个能够安定太平洋的有力臂助。哪怕日本中止和英国的同盟向美国示好,对于美国来说,中国也比日本更有价值,因为美国可以通过中国进入到中亚地区,这是日本所不能给与美国的好处。

原敬看过麦金德在英国皇家地理学会上发表的关于历史进程中的地理要素一文,麦金德把欧洲、亚洲和非洲组成的大陆称之为世界岛,他声称:“谁控制了东欧,谁就控制了心脏地带;谁控制了心脏地带,谁就控制了世界岛;谁控制了世界岛,谁就控制了世界。”

麦金德的假设是基于铁路技术的发展,使得陆权有了挑战海权的可能。这一判断不仅影响着英国人,同样也对其他海权国家提出了警告。其他国家指的就是美国和日本,当然原敬并不认为日本有染指世界岛霸权的机会。

但是这一理念对于英国和美国来说就相当重要了,英国人不能容忍德国的3c铁路修到世界岛的心脏,从而威胁到自己对于印度的统治。可美国人却不会介意通过中国进入中亚,然后在世界岛的心脏地区挑战英国的霸权。这就是美国积极的支持革命委员会的根本原因。

想要破解当前对于日本的东亚困局,最好的办法其实是让中国继续衰弱下去

不想错过《火热的年代》更新?安装晋江文学城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