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1080章

和中方进行协商各自处理责任人,这些看似投降的言论大多来自经济界。

比如大阪合同纺织会社社长谷口房藏就在业界聚会时表示:“日本政府应当尊重中国政府的合法权力,日本在华的租界不应当被视为日本的海外领土,日本国民在海外应当尊重所在国的法律,以免让各国轻视和抵制我国。

不管从历史来看,还是从现在的国际局势来看,东洋各国都应当携手合作以抵抗西洋列强的压迫,欧洲大战中西洋列强的残暴若是出现在东洋,那么对于日中两国来说都是一大不幸。为了日中能够互相提携亲近,日本应当将在华租界和关东州一并放弃,同其他西洋列强进行分割,从而改善日本在中国民众眼中的影响,从而为日中合作建立起互信的基础。”

谷口房藏的言论自然遭到了国民严厉的批评,但是这并不妨碍经济界的人士发言支持他,比如钟渊纺织公司总经理武藤山治就委婉的向外表示:“只要中国的政治好起来,二三十年内,中国肯定会成为一个像美国那样非常繁荣富强的东洋国家。日本应当趁着这个机会分享中国经济发展带来的好处,而不是总想着去阻扰中国的发展,这只会为日本造就一个强敌。当然,日本侨民的在华利益还是应当获得保护的,这一点上我认为不应当有所让步… ”

这些经济界人士所主张的慎重论和妥协论其实都离不开一个事实,那就是日中贸易的规模已经突破了日美贸易的规模,日本向中国出口的棉纱、棉布超过了2亿日元,而日本从中国进口的棉花、煤炭、大豆也超过了2亿日元,这还不包括双方在钢铁、机械、化学品贸易上的快速增长,而日本向美国出口的生丝也不过才突破1亿日元而已。

为了更好的吸纳中国廉价的人力和能源,战争期间煤炭价格大涨,但是满洲的电价却始终维持在一个相当低的程度,因此大量的日本商社选择了在满洲进行投资,如果加上在上海等地的投资,日本在华投资规模至少比1914年翻了三倍。

不过即便如此,日本的在华投资总额也还是排在了美国、英国和德国之后,虽然中国政府已经向德国宣战,也宣布没收了德国的在华资产,但是大家都很清楚在共和党的庇护下,很多德国企业都改成了中国人持股的企业,这还不包括从美洲等地逃亡而来的德国海外投资。

在美国宣布参加协约国作战后,美国政府就开始了对德国在美资产的没收行动,美国政府还逼迫美洲各国没收德国在当地的各种资产,除了中国之外,德国资本几乎无路可去。而协议国不敢过于压迫中国人,因为各国在华也有着大量的投资,他们并不希望和共和党彻底撕破脸后,让自己的在华利益受损。

除了经济界的妥协言论外,舆论界还出现了更加左倾的言论。比如东洋经济新报主笔石桥湛三就上海事件发表文章进行了批判了,认为这些日本侨民在上海保卫的不是自身的合法权利,而是赤裸裸的帝国主义,石桥在文章中写道:“…想一想过去我们为什么要烧英国使馆,那么就应该明白中国民众为什么要反抗日本侨民的无理行为。”

对于国内舆论的这种分化,寺内和田中是不满的,但是碍于陆军内部的分裂和民间对于藩阀政治的持续批判,寺内也只能保持沉默,以防止引火烧身。只是令他没有想到的是,共和党虽然没有站出来直接就上海事件攻击日本政府,却通过了北京政府向日本方面提出了一个羞辱性更大的要求,要求日本军舰不得进入渤海。

中国方面提出的要求在日本国内引发了第二波舆论风暴,如果说一开始上海事件传回国内时,国内的对华舆论还是比较温和的话,那么这一次中国政府对日本军舰下达的禁止令,算是让一部分温和派也转向对华强硬的立场了,就连经济界也暂时住了嘴。

不想错过《火热的年代》更新?安装晋江文学城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