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丹东不含糊了,他主动出击,也不顾及什么司法部长的位置,而是以巴黎公社总务委员会成员名义,呼吁各俱乐部的帮助,而巴黎俱乐部成员外加无套裤汉们也空前团结起来,他们深知若是自己人选不进国民公会,那京城在整个国家政治界的超然地位就会丧失,市政厅被削夺权力便是明证。
就在这时丹东开始与罗伯斯庇尔、马拉迅速接近,紧密抱团。
罗兰夫人嘲笑他们仨是“三个乞丐”。
但对此不闻不问的罗伯斯庇尔,却立即在旺多姆广场区召集所有追慕他的人民,宣布“普选”开始,并宣告成立基层议会,并要在巴黎建起个“评议委员会”,在会上经罗氏提案,做出以下决定:
国民公会议员选举人会议的所有代表都必须由人民,也就是基层议会直接选举产生;
选举人当众唱名选举,尽可能防止不良行为;otg2ntc=
为贯彻第二条,选举人参选,应该在大俱乐部如雅各宾俱乐部内进行;
被提名的代表名单,提交至评议委员会进行审核,剔除那些被多数人认为不配获得人民信任的代表。
罗氏的这些主张不但被旺多姆选区一致通过,且送到了市政厅,印刷了许多份,传遍整个巴黎城,次日罗氏便被选区推为第一选举人。
很快在圣路易岛上的主教府会堂里(雅各宾俱乐部礼貌拒绝了在它那里召开选举人会议的请求),被巴黎各区推选出来的990名选举人会议代表齐聚于此,其中仅有195人出席过以前的会议,这也即是说普选后,选举力量和过去相比,起码在巴黎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罗伯斯庇尔、科洛、马拉、埃贝尔、普律多姆、卢韦、罗贝尔、江浙湖汉北杜波莱、丹东、德穆兰等全都进入选举团的名单,而前两次都名列其中的布里索则没有,这些迹象足以说明问题。
https://
接着罗伯斯庇尔、丹东和马拉再度提出动议,让评议委员会把那些参加过黑党俱乐部、圣奥古斯丁俱乐部、斐扬俱乐部、法兰西沙龙等反革命组织,以及曾于巴黎省政厅内任职并在所谓请愿书上签名过的选举人,统统清除出去。
评议委员会最初表示为难,可罗伯斯庇尔却大声疾呼:
“这很简单,所有与会者直接当众,一个接着一个明确阐述自己的政治表现,人人过关,让大会来评判他身为个公民的爱国心。”
这个方法果然迅速、简便,很快就有两百多“可疑人”淘汰出局。
而后评议委员会表示可以开始投票。
罗伯斯庇尔在剩余的七百人团里,得票五百二十五票,第一个当选。
丹东居然也得到差不多五百票,是第二个当选的。
接下来便是马拉等人......
而布里索作为候选人仅仅得了七票,而同样参与进来的佩蒂翁,得票也只有一百三十六票。
而几乎都在同时,丹东和罗伯斯庇尔提议,再由巴黎公社的基层议会来推举巴黎市长该不该连任,结果显而易见,鲁斯塔罗市长得票差不多达到六百四十票,缺席当选。
最终巴黎二十四名国民公会代表里,丹东、马拉、罗伯斯庇尔这三人为核心的“山岳党”占据了差不多十五个名额,再加上本就在立法会议里的巴黎及外省的山岳党成员,这种气势足以让吉伦特党噤若寒蝉。
但吉伦特党却在外省地方的选举里大获全胜,《罗兰法令》篡夺了巴贝夫和菲利克斯的果实,将配给农民田地的功劳揽到吉伦特党的头上,所以很多省区农民都把票投给吉伦特党人。
当初监狱大屠杀后,山岳党人在立法会议内的力量大增,不少中间派都被拉拢过去,赞同山岳党理念的议员一度达到两百八十八人:这很简单,谁在王家骑术会场内坐于靠着廊台高处,谁就是山岳党,向来泾渭分明。
然这次普选,巴黎代表名额反倒被削到了区区二十四人,罗兰先生也辞去内政部长职务,当选为国民公会的代表,似乎是要和丹东、罗伯斯庇尔、马拉近距离捉对厮杀,不过吉伦特党丝毫没放松对部长会议的掌控:其党内的加代离开国会,继任丹东为司法部长;另外位党徒勒贝基则当了内政部长。
“我没想到吉伦特党和山岳党一样的单纯(蠢),他们太醉心于俱乐部和议会争斗了,简直让人无法理解。”事后,菲利克斯就这样评价说。
最终结果出炉,吉伦特党在新的国民公会内占据绝对人数优势。
罗兰夫人喜不自胜:“法兰西的曙光来临了!”
法国国民公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