彻底封闭,街区公社委员当众宣布,这座修道院的地产将收归国有,准备用来建起所中学。
另外马拉毕生呕心沥血创办的《人民之友》,也不再继续发行,大部分排字工和零售商,被罗贝尔夫人和劳馥拉的《两性友爱报》收并,这份报纸迅速成为巴黎市政厅的宣传喉舌,负责宣扬“救国委员会集权”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针对大不列颠反动的《太阳报》和《反雅各宾》报刊,发起强硬的论战。
罗伯斯庇尔对此非常满意,他专门签署法令,给《两性友爱报》拨款三万里弗尔,从此政府宣传口便归这份报纸,《致选民信》则主张用来宣传他的那套公民美德和至高主宰论。差不多同时,劳馥拉.赫尔维修斯真的得到了份“官职”,即“共和国海外宣传委员”,这姑娘以“法兰西贞女”自居,每年从市政厅财政里能获得两千两百里弗尔薪水,还有三万里弗尔的“特务活动经费”,她在市政厅大厦的一层还有个办公室,正式开始了腾飞的道路。
疯人派和无神论的惨败,在历史上影响是非常深远的。
就宗教的角度来说,其和法兰西革命时代的政治息息相关。王政时代,以罗马圣彼得教宗为主人的传统教会,曾也是反对路易十六的代表力量;当革命推进到攻陷巴士底狱及制宪会议后,冉森派教士开始成为鼓吹君主立宪制的主力。
而疯人派们所信仰的“无神论”,其实是霍尔巴赫的社会唯物主义(霍尔巴赫男爵,唯物主义圣经<自然的体系>作者,他死于1789年),当然无神论只是疯人派的旗帜,如果我们用历史唯物主义深入探询的话,就不难发现,以街区公社无套裤汉为主的疯人派,追求的是“城市无限自治”,带着很强的无政府主义色彩,因城市自治往往和集权政府理念严重冲突,故而无神论,实则就是反对尊崇和服从任何权威,无论是自然的还是社会的,无论是天国的还是俗世的,都加以抗拒反对。
至于罗伯斯庇尔为代表的救国委员会呢?它所信奉的“至高主宰”理念,实际便是法国美国不少人信仰的(包括富兰克林博士)“自然神”,这种“主宰”便是要求整个国家必须服从某个集中意志,外在的政治表现,就是国民公会企图建起个立法、行政权力一体的集权政府。
所以我们不难明白:任何革命,既是政治的剧烈冲突,也是思想体系的动荡不安的表现。
当花月刚刚开始时,丹东就来到德穆兰家在巴黎郊外的农庄,建议他停办《老科尔德利埃人》。
直接访问:【jinchenghbgc】:https://www.jinchenghbg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