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就是一个晚上的学习,只是相当于普通人学习了二十来天的水平。
心理学这种复杂的东西,二十多天的时间也就够对心理学的各个方面有所了解,然后在其中一个方向达到入门的地步。
其次,毕竟想要构建一个人的思维模式首先就是要对对方有着足够的了解,江杭目前依照的是他用鹰眼在现场看到的东西再加上山田凉的目击证词。
这里面毕竟还有着不少不确定性,用这份数据来进行构建,最终构建出来的事物用来当做参考还可以,但想要作为线索来看待就还是太勉强了一些。
江杭这么思索着,开始一点点的构造起那个他心中的犯人来:
首先是犯人是一个30岁左右、身高178的男性。
对方选择在东京市内不同的区域进行纵火,这其中又有着怎样的意图?
在纵火现场选择用火柴点火而不是打火机点火,是否代表对方是一个性格守旧且保守的人?
身上藏有凶器,在下北泽第一次杀人,但对方应该是早就做出决定,只要有人可能会影响到他的行动,他就会毫不犹豫的杀死对方来继续自己的计划。
从这一点来看,凶手肯定是一个偏激之人。
当然了,如果不是个偏激的人,他也不至于在整个东京到处乱跑纵火了。
等等...乱跑?
江杭思索到这里,不由暂停了思考。
一个既保守又偏激的人,是不会用随机的方式来决定自己下次犯罪地点的。
凶手必然是在按照某种依据来决定自己动手的区域。
江杭把东京地图展开在桌上,随后开始将凶手目前出现过的四个区域依次在地图上点出来。
首先是东京左上方的池袋。
然后是右上方的浅草桥。
第三起的田端在东京的正上方。
第四起的下北泽在东京的左下方。
如果凶手是按照左右中的顺序,那下一个可能性的地点就是在东京的右下方。
只是这个案件并不能简单的套用这种规律,这也不是凶手的性格。
“他选择的纵火地点一定是有他自己的原因。”江杭摇了摇头,不再去想自己刚刚像是毛利小五郎风格的推理,而是思索起凶手那边还会以什么来作为纵火的依据。
“这个纵火犯他到底是想要做些什么呢,纵火...犯人是小时候受过火伤,还是说他对火有什么特殊的感情?”江杭用自己的手指一点一点的跟着这四个地点在地图上划来划去。
或许就是那么一瞬间的灵光一闪,突然江杭意识到自己现在手上的笔画看起来好像有那么一点眼熟。
而也就是这一刻,他突然琢磨到了这名纵火犯的真正想法。
那名纵火犯是要在东京写下一个超巨大的“火”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