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个孩子的,虽说比起以前居住的条件好了很多,但多少还是有些伸展不开,尤其是上有老下有小,真的住不下。”
“哦,第二个应该就是这个问题延续出来田亩不够的问题了是吧。”陈曦想了想说道,“当年是按照户分的田亩,一户五十亩,不管一户的人口数量到底是多少,本身就是为了逼迫大户分家。”分家之后,虽说还是一个宗族,但还是那句话,只要分家了,就必然会有各自家庭的考虑,这种事情,是不可避免的事情。所以一个几百人的大户,分成了几百个家庭,哪怕还有祠堂,还会一起祭祖,只要时间稍微久一些再想要齐心协力就非常困难了,哪怕是亲兄弟,只要分家了,难免也会说两家话。尤其是当老人走了之后,那极有可能会因为一些矛盾彻底分开。所以在集村并寨的时候,用田亩顺手拆分一下这种地方没有实力的宗族,也是陈曦的一种习惯。当然,陈曦搞这个,本身也是为后续地方作坊,工坊,乡村企业等等做准备,从地里面刨食是有上限的,尤其是陈曦为了粮食安全考虑,主动限制粮价的情况下,想要过的更好,靠种田是没有什么未来的。刘备也清楚这些,陈曦不喜欢强行推动某些事情,而是喜欢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授之以渔,诱之以利,胁之以威,基本上是按照几步走的方式,能不用官方的暴力手段,陈曦还是尽量不会去使用的。只是现在这个情况啊……“一家有七八个孩子,还有父母,全靠五十亩地,住的也是以前的二层小楼,确实有些不够,哪怕父亲努力种田,母亲还日夜纺织,也多少不够家用。”刘备叹了口气说道。“分家啊,将七八个孩子分出去几个啊,多出来的新户,我们也会给五十亩的田,等这一户消亡了,然后收回这五十亩。”陈曦叹了口气说道,你不分家,又不去建立军功,还不去参与陈曦的产业,陈曦能有什么办法,我将饭喂到嘴边,你不吃,我能咋?我有时间给你喂饭吗?“问题是孩子也都年幼,现在大的不过十岁。”刘备无奈的说道,“你那种新户,可是会抽到一起组成新的村寨的,哪怕不是很远。”“我那是为了遏制地方宗族,以及保证本地人有足够的田亩使用。”陈曦无语的说道,唐代的授田为啥停止了,不就是本地没办法授了吗?陈曦为了避免这个问题,直接将村寨里面新增加的户口汇总起来,达到一定数量之后,抽调到一起,组成新的村寨。毕竟每一个村寨所拥有的田亩规模是有限的,就算是垦荒也会是有限的,一旦本村寨的户口太多,就必然会挤压现有的每户五十亩的底线。至于说再继续扩大垦荒规模,怎么说呢,两百户到四百户,合计一万亩到两万亩的规模,放在平原也就是三四公里方圆。这个范围还算正常农业生产可以接受的范围,再继续扩大,怎么说呢,你走的距离就太远了,总不能真出那种开玩笑的段子,骑马驾车去地里面耕田吧,那得是什么级别的家庭。说句过分的话,老陈家的那几十万亩地,也是很多地方村寨加起来的,整体呈星罗棋布的模式。换句话说就是是这个村寨几乎所有人都是陈家的佃户,有个几千亩,占个方圆几里的地儿,那个村寨几千亩方,占个方圆几里的地儿,而不是所谓的一个核心,方圆几十里,那样在非机械化时代是没办法种田的。好吧,就算是是星罗棋布的分布方式,到农忙的时候,老陈家的人也是要骑着马到这个村寨看看,那个村寨看看,真要是地头盖个小茅屋,住在那里就是了。都不说古代那种行动力低下的时代,八九十年代只要居住地距离自家农田超过十里,都有不少家庭在农田那里盖一个暂住的小土楼,为的就是在播种,锄地的时候能省点时间,毕竟农业这玩意儿是真的娇贵,一个照顾不好,就会减产,根本不带一点客气的。故而陈曦集村并寨的时候,所组建的村寨规模是有明确上限的,而这个上限明确点讲就是一个普通人带着农具,步行抵达田间地头的时间不能超过一个时辰。当然目前的村寨距离这个极限还有大半时辰的时间,也就是说村寨要扩张还是能偷偷扩张的,但陈曦留下来的这些空余设计,真要说其实是为了未来所准备的,不管是厂矿,还是乡村企业,亦或者在后期制度败坏时,村寨想要扩展的需求等等。这些设计余量可以保证国家制度在日渐瓦解的阶段,靠着社会惯性,维持一段不算短的和平繁荣的时间,这段时间也算是陈曦给后人预留下来的,最后调整时间。当然按照陈曦估计,真到了那个时候,那些后辈大概率都不会在这一方面进行改良,但就算什么不做,多享受一段繁荣与和平,也是一种仁善,所以在一开始处理的时候,就留下了这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