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五百零七章 “始终如一”张小六

委员长才能领导我们打回老家去。

所以我们从东北到华北,这一次又到西北,辗转数千里无非是想实现打回老家去这一愿望。

可谁想到在西北打仗,武器损失了得不到补充,牺牲的官兵和家属得不到抚恤,之前战损的部队,将士们的阵亡遗族流落在长安,一点救济的办法都没有。

值此艰难之际,他常凯申又有何作为?武器弹药不给,连粮食棉衣都不发,甚至阵亡将士的抚恤,都是土共出钱替我们做的。

我也活了快四十年了,就没见过胜利者反过来给失败者抚恤,还帮忙安顿遗孤的事情,要说土共的诚意,仅此一项就足以证明了。

还是那句话,我王以哲生是东北军的人,死是东北军的鬼,就算把我枪毙了,我也不会背叛少帅,但如今东北军势弱,将来肯定是要投靠一方的,至于如何选择,只希望少帅三思啊!”

“还说你不是共谍?!”

王以哲的大实话仿佛触及到了张汉卿的痛处,一声质问眼瞅着就要从嗓子眼里冒出来了,但脸色变换多轮之后,他终究还是忍了下来。

没办法,王以哲说得确实没错,过去一年多里,东北军的弹药还真有不少是土共支援过来的,虽然分量只够勉强维持日常的训练,但总比他们在这荒凉的大西北坐吃山空的好。

至于粮食和棉衣就更是如此,陕省的经济条件本就不好,之前持续数年的旱情更是掏空了这里的底蕴,至今都没有缓过气来,所以东北军来到陕甘之后,后勤供应就成了一个令人头疼的大问题。

来自果党的补给时断时续,士兵吃不饱穿不暖,稍有不慎就会闹出事端,和当地人的关系也一直相当紧张,若非土共时常支援一二,底层将士的日子还真是难以为继。

最令人的尴尬的还要数抚恤一事,去年东北军在陕北的那仗,规模其实并不算大,伤亡也不多,但就这千把号人的后事,却把这些高层们给难住了。

正如王以哲所言,东北军的特殊性就在于它是一支拖家带口的流亡部队,当一名士兵死亡之后,其亲属就失去了主要的财政来源,很难在人生地不熟的西北生存下去。

这种情况肯定不可能在土共这边发生,毕竟苏区已经建立了一整套优待军属的体系,除非真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出现人力大幅枯竭的状况,各地基层总还能维持得住局面。

可东北军这种近代封建体制下的旧式军队,就不要讲什么组织度了,若是财政宽裕些,还能给阵亡将士家属发点抚恤。

但财政不足的时候,就纯粹靠各级长官的自觉了,而后者捞的钱再多,也没法一直自掏腰包地把好事做到底。

所以令张汉卿等人尴尬不已的事情便发生了,听闻长安城内有部分东北军亲属流离失所之后,伍翔宇亲自拍板让土共驻长安办事处做好安顿工作。

这可不仅是发点钱那么简单,而是成年的安排工作,未成年的提供教育,一切费用都由土共承担,相关的商铺、工厂、学校也是由土共一手建立,仅此一项,便不知引来了多少将士羡慕的目光。

张汉卿就是再蠢,也不会不知道这是人家的攻心之计,长此以往下去,莫说他的东北军还能不能继续反赤了,甚至这支军队能不能继续保有名号都说不准。

但东北军与土共的差距就在于此,即便少帅事后拿出了不少私房钱给伍翔宇作为补偿,明眼人也能看得出来,到底哪边是真心诚意地为士兵们好。

正因如此,现在东北军基层的政治工作也变得越来越容易,先打一张抗日牌,激起将士们的同仇敌忾,再打一张待遇牌,至少暗地里大家都要羡慕一二。

两张牌下来,即便不打算投奔红军,一般也大抵会选择睁只眼闭只眼,两边能够一直相安无事就是大部分士兵所期望的结果了。

此外,张汉卿自己的处境同样难堪,他这位西北剿匪总司令,每月的特支费果党那边就只给了8万元。

所以当那些已经丢了老家的东北军政人员和同乡们,跑到西北来求少帅帮忙时,后者除了继续掏家底之外便毫无他法,难免会有些扣扣索的索,有时连送点路费都相当困难。

尤其听说胡宗南部队的一个师长,每月特支费都有12万元,背后的差别对待就更让人难受了。

这其实也是蝴蝶效应的表现,相较于历史上,东北军提前数年跑到西北,不仅吃饭的人多了,本地的供应也没起来,最关键的是果党那边,财源大幅缩水之后,能够用来支援旁系的份额自然更少。

张汉卿自然没法知道这些背后的情况,他只清楚他一直信任的那位结拜大哥屡

不想错过《时空过客4251》更新?安装晋江文学城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