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靠土共算是再正常不过的选择了。
不够要说此人纯粹“有奶便是娘”,那倒也并不至于,无非是旧军阀的习性作祟而已,只要能够坚定站稳反日反常的立场,土共也不是没有容人之量,至少吃饭的粮食还是给人家准备好了的。
去年与共军交战时,沈克就频繁出现思想动摇的情况,土共通过先前派驻106师的地下党,第一时间掌握到了这个情报。
为此,红军通过释放俘虏、播送宣传资料等方式和106师进行了多轮交涉,从一开始便定下了“用积极诚恳的方法争取其反日反常”的基调,此后一年多里与该师的往来也基本遵循了这个原则。
这段时间里,106师可没少吃下土共专门送过去的物资,那些实打实的好处都通过有组织的地下工作,转换成了全师将士的好感度,相较下来,沈克个人的好恶反倒起不了多大作用。
正是清楚这点,加上早年西北军旧人的出现又让沈克吃下了定心丸,抱着将来能带兵打仗最好,若是不行,下野当个寓公也能接受的想法,打一开始沈师长就表现出了非同寻常的配合。
红军派出的这个师接手凤翔到眉县一带之后就没有继续东进,而沈克的106师也在周至按照既定计划逐步开始改编。
唯一值得注意的,就是这两支部队仍然打着东北军的旗号,在不知底细的外人眼中,甚至都看不出有什么变化。
红军的用意当然主要为了掩人耳目,至少在铁路彻底修通之前,还不适合公开宣扬自身的存在。
至于106师,在目前的计划里,土共并不打算让其完全脱离东北军,而是继续以这种特别的身份保留东北军编制。
赤裸裸的改投门庭毕竟不太好看,所以只要张汉卿不明确反对,那么106师在名义上还是划归东北军,当然,这支部队将来在抗日方面的表现无疑要更加积极。
至于为何会突然变得这么积极,这就不用细说了,以土共现有的体量,确实不用再像早年那般过于注重声势,一切都已尽快消化东北军为要。
这一次土共方面将行动定义为合作而非起义,正是出于此番考量,这样多少也能减少一点对方的抵触心理。
这种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双向并行的操作,无论是手段还是吃相都要远好于果党,整体效率更是吊打对方,所以能够占此先机并不意外。
今天的席上吉鸿常的话语并不算多,或许也和他时下略显模糊的身份有关,包括他都把自己当作了纯粹的中间人。
因此在大家叙完旧后,见另外两人都在交流正事,吉鸿常便很少主动提起话题,当然,即便如此,谁也不会忽视掉他的存在。
吉鸿常的年纪和沈克相仿,经历也非常类似,都在冯遇祥的模范连中当学兵,然后一步步升至了师长,就潜在影响而言甚至还要超过后者。
起码在抗日反常一事上,吉鸿常相比沈克之流无疑要做得更加彻底,三人里面,他其实最适合作为统战的标杆,这也是土共有意安排其做承担联络工作的原因之一。
顺道一提,如今吉、季二人都已经加入土共并成为了特别党员,这也是组织上经过多番讨论之后做出的决定。
就目前而言,所谓的特别党员主要分为两类,一种是本身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同时担负特别的工作任务而受到专门管理的党员。
如吉鸿昌,他现在负责的统战任务在某些情况下,确实能够发挥奇效,尤其在西北这块,各路军头总能沾亲带故,有个地头蛇帮忙理清关系,也便于红军抓大放小,集中力量对付最危险的敌人。
而另一种则是加入革命队伍后,虽然思想上暂未达到入党的标准条件,但又有必要吸收进来,经过综合考虑方才批准的党员,大地主出身的季振桐便是此类。
当然,随着革命局势的逐渐好转,土共接纳特别党员的标准也会逐步上升,所以在今天宴席中,面对昔日同僚的暗示,季振桐就只能含含糊糊地把话题略过去了。
也不是大家看不起沈克,而是这位的表现实在太过一般,仅就抗日一事上还算尚可,反常的立场也多少有点,至于其他就乏陈可善了。
这也是近年来土共必须要面对的麻烦,自家军队的发展以及堪称飞速,再盲目扩张的话反而会影响作战效率,所以只能优先稳扎稳打。
而周围的地方势力里头,则充斥着大量勉强合格乃至压根不合格的军官与士兵,倘若仅凭武力固然可以直接吞下,但消化吸收又成了大问题。
好在这些麻烦也拖不了土共多久了,毕竟这几年的准备毕竟不是白做的,既106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