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哟!我们未能击穿敌人的装甲!”
一段呼啸过后,回头看了看跟在自己屁股后面艰难爬升的日军战机,程刚颇有兴致地给他们配了个音以示嘲讽,也没管这话是不是有点出戏,反正只要不开麦就不会社死。
不过程刚之所以敢玩得这么浪,一个是座机赋予的高性能加成,另一个也是金手指的护佑,不用担心敌机射来的子弹对飞机造成破坏,相当于直接开了锁血挂,自然无所畏惧。
这也是程刚一直以来的风格,开挂就要开得赤裸裸,从不搞什么隐形金手指,当然,为了避免对其他同志造成误导,他的一切操作都严格控制在了安全范围之内,否则做得太过火,导致别的飞行员有样学样的话,可就成误人子弟了。
至于如何把持好其中的界限,已经混(zhuang)迹(bi)六七年的程刚肯定有着丰富的经验,基本上和他接触过的同志,都会对这位有着深厚学识的战友或首长感到由衷的敬佩,也就是在面对李润石等大佬时,程刚才会偶尔显露本性。
话说回来,见到日军战机在第一波攻势下略显慌乱,同时又依靠着多年沉淀的经验迅速应对之后,程刚很快就意识到了必须速战速决才行,所以当即决定由自己带领发动第二波进攻。
在射击方面程刚似乎颇有些天赋,当然这或许也是他这几年里,硬生生堆出的熟练度起到了作用,机头的两挺12.7mm机枪先后扫到了两架敌机。
至于其他红军战机的成绩就没有这么变态了,不过也取得了击落两架的结果,随着数道烟雾腾起,日军的阵线眨眼间又稀疏了几分。
完成一轮射击之后,和上一波攻势一样,所有红军战斗机都没有过多恋栈,全部拉起机头,加大马力重返高空,以做好下一次攻击的准备,这是他们训练了不知多少次的动作。
一般而言,飞机的爬升效率由发动机马力等因素决定,性能较弱的战斗机爬升能力相当有限,所以在被来自高空的敌机俯冲攻击时,就会陷入被动局面。
借助高速运动的惯性,重新加力的红军飞机无疑拥有更快的爬升速度,而敌机想要自下而上地反击,首先就得抬高机头,一旦抬头必然减速,若是减速过多还可能出现失速,导致无法控制战机状态,产生更加不利的结果。
这就是bz战术的精髓所在,只要己方战机性能高过敌机,而且在战斗开始之前能够占据主动,那么即便只靠着三板斧的威力,也能较为容易地对敌人造成大量杀伤。
这时候的日军飞行员无疑是最憋屈的,作为训练多年的老手,他们自然能够分辨出对方的实际水平,若是如平日一般盘旋搏斗的话,那胜负至少也在五五之间,甚至六四也不无可能。
但是对面这群突如其来的敌人,只会发动无耻的偷袭,凭借飞机性能和先发优势可劲地欺负他们,甚至因为敌人飞得太快,这些日本人连骂人的话都传不过去,参军这么多年来哪里受过这么大的气。
日军陆航的一个飞行中队,装备战斗机的标准配置为10架,实际大约在8-12架之间,这次关东军方面总计派出了三个中队,而程刚这次遇到的则是先头的两个中队,共计20架战斗机,其中12架九一式,8架九二式。
这两款机型可以算是日军现役战斗机中款式最新,性能最好的飞机,从这也能看出关东军为了介入夏国事务,可谓下足了血本,只是在早有准备的红军面前,这些努力就只能变成无用功了。
中岛九一式战斗机在31年正式服役,早在设计之初就由日本陆军提出了轻便、高速、爬升率高的要求,相比于此时主流的双翼机,上单翼结构也构让其拥有了更快的速度。
但可惜的是,九一式使用的中岛“丘比特”-7型发动机只有500马力,在750马力的红军歼-1丙型面前,再轻便的设计也难以掩盖性能上的颓势。
至于川崎九二式战斗机的服役时间则较之九一式要稍晚一年,使用来自德国的bmw-6型发动机,比九一式多了足足130马力,可设计上的缺陷以及120的马力差,还是让红军战斗机与其拉开了不小的差距。
毕竟红军的歼-1丙型可是为了针对美制霍克-2专门做出的改进型号,在欺负700马力的霍克-2时尚有余力,用来对付日本的九一式和九二式,自然更加绰绰有余了。
不过日军相比于果军还是要稍显麻烦的,这主要源自其庞大的航空规模,要知道,早在10年前的大正时代,日本陆航就已经拥有了500架战机,403名军官、466名士官以及2227名士兵。
截止今年,日军陆航已经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