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一直以来,都对技术引进控制得相当严格,同样是电子管,二战后、二战中和二战前,其实已经有了极其明显的差别,更不用说新中国成立之后使用的冷战中早期技术了。
所以这次程刚也算下了血本,在日军开始逃窜之后,他首先派出了四架跟住朝东、南两个方向逃窜的敌人,然后指挥剩下的战机分成两队,开始追击歼灭西面和北面的残敌。
从张垣到大同的航线,恰好就在晋察冀根据地的西北面,鬼子往东南方向跑基本和自投罗网没啥差别。
要知道这次红军还没有倾巢出动,程刚带来的第一航空团还留了四架飞机和相应的飞行员作为后备,再加上红五军团本来就有的两架歼-1丙,只要和负责追击的那四架配合好,绝对能让小鬼子有去无回。
空战发生的地方距大同县城40公里,距张垣县城90公里,到红军的出发机场同样是九十公里,这个距离对于最大航程起码四五百公里的战斗机而言,无疑是小儿科了,所以哪怕经历了一场激烈战斗,交战双方的滞空时间仍然绰绰有余。
正因如此,日本飞行员才有信心突围出去,既然燃油充足,到最近的两座机场又不远,以战斗机最快三百公里每小时的速度,基本要不了多久就能赶到,甚至途中伺机组织几次反击也未尝不可能。
这些年来,日本陆航一直都以苏联为假想敌,在20年代到30年代早期之间,苏联和日本的航空技术水平都算不上世界一流,但是苏联的工业化和大规模生产做得较好,工业人口也更为庞大。
对此,地少人少的日本人当然不愿和苏联红军拼消耗,很早就决定将航空部队与飞行基地分离开来,以此增强航空部队的机动性,依靠快速展开前线机场攻敌不备。
甚至为了保证陆航不被束缚在机场上,日本现在已经考虑组建拥有独立支援地勤甚至是机场高炮部队,以及能够脱离机场独立机动作战的飞行战队。
再过几年,各飞行战队手中的日常地勤维护人员、拥有大修能力的野战工厂以及机场地面防御部队,都可能被统一编为所谓的“飞机场大队”,这次日本人往北平、张垣、大同、晋阳等地派出的部队,其实就是前者的雏形。
否则以九一式和九二式战斗机的续航能力,真的加满油再带上副油箱的话,直接从北平飞到晋阳都没问题,为何非得脱裤子放屁一般的沿着铁路线绕道,实际就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而在这个时候,先前为了布局采取的长远策略,却给了被逼入绝境的日军飞行员一个希望,只要飞回机场,自家的防空部队便可以将敌机驱逐,他们的安全也得到了保障。
但红军的通讯优势却是日本人根本无法想象的,不仅是各架飞机之间,就连地面电台都通过程刚的座机与空中达成联络,显然后者是使用了更加丧心病狂的黑科技,这也是程刚这次必须亲自出马的原因之一。
为了保证对日第一场空战圆满,他也算是殚精竭力了,打着试验新技术的旗号堂而皇之的给自家部队加buff,碰上这样的敌人,确实应该给此时的日本飞行员们默哀一下。
不过话说回来,程刚一反常态的激进选择自然也有他的考虑,首先肯定是晋省战事的需要。
现在军阀联军能够坚持下来,很大一个原因就是日本人在背后撑腰,所以打击日军飞机,其实更多是为了尽快击溃阎西山等人的信心,只要阎西山的信心出现动摇,那后面可就好办多了。
其次,此时全面对日战争的条件尚不成熟,无论日方还是土共一方都是如此,麻杆打狼两头怕,如果现在能够以雷霆之势敲山震虎,让日本人摸不清红军的底细,或许可以争取到更多的时间。
换句话说,从日军飞机进入关内的那一刻起,程刚就没打算让对方活着离开,别说最近的机场尚在四十公里之外了,就算敌机已经躲进了机场,他也要想方设法把这块肉给咬下来。
更何况为了这此空战,不仅是第一航空团的空军出马,地面上的红五军团早早做好了准备。
穆虎三在整条航线附近布置了五十余支侦察小队,还发动了各区各县的民兵组织,甚至投入了红五军团近半的无线电设备,几乎就是一道天罗地网。
不到十分钟的时间,程刚率先在追击中击落一架九二式战斗机,为他的座机再添一星。
而有了首长的鼓舞之后,其他红军飞行员的士气也愈发高涨起来,最后在距离大同机场不到八公里的位置上,这支分队将残敌全部剿清,甚至还有空闲联络地面,让陆军的同志看看有没有机会把鬼子飞机的残骸给夺过来。
不过这个希望就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