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不错了,但同时也要意识到,这番待遇不仅是红军战士们用汗水和鲜血换回来的,而且土共也实实在在地拿出了真金白银,说白了依旧只是生意而已。
顺道提起土共的资金问题,话说这也得拜美国人所赐,为了补贴国内的白银生产者,顺便提高夏国的购买力以拓宽夏国的消费市场并打击夏国的民族工业,去年6月美国就推出了所谓的《白银法案》。
自该法案提出之后,夏国尤其是果统区内,就出现了大量白银流到境外、物价下跌通货紧缩、贸易恶化经济衰退等大大小小的问题,原本在大萧条后还能勉强维持的夏国经济体系,瞬间遭受重创。
那些手里掌权掌钱的大资本大买办大地主们,对此当然是并不在意的,甚至利用民间广泛的破产浪潮,以及走私白银赚取的暴利,他们还吃了个盆满钵满。
唯一受到影响的就是国内的中下阶层了,在危机来临之际他们几乎没有任何抵御风险的能力,所以日子便一日不如一日。
金陵政府或多或少也受到了一定影响,否则常凯申也不会眼睁睁地看着晋军被赶出晋省,东北军被共党收编,不过是有心无力而已。
任何政府都不能背叛他的经济基础,金陵政府自然也不例外,四一二反革命政权夺权之后,常凯申和他背后的江浙财团就把田赋划归给了地方财政,实际上这就是划归给各地军阀,以此来换取他们的支持。
从那之后一直到现在,金陵政府的主要收入来源都始终是关税、盐税、公债和商品税这几个大头,尤其是关税,大约占了税收总收入的一半左右,剩下的盐税又占了四分之一。
而这两者里头,关税自满清时期起就一直由列强(主要是英美日)把持,而盐税则主要依托于江浙盐商,所以短期内白银上涨并不会对果府造成多大影响,但时间长了之后,麻烦就层出不穷了。
只是当初最先遭罪的不是这些上等人,所以刚开始他们对于改变现状的需求并不高,更显其反应相当之迟钝。
反正这个所谓的中央政府从一开始就是个买办特色的政权,天生就需要依托于帝国主义,不能把他看成一个独立的客体,而只能将其视作帝国主义博弈的棋盘甚至是棋子。
甚至这种观念在金陵政府内部也有着相当广阔的市场,不少高官都是知晓而且高度认可的。
所以在很多大是大非的重要事件面前,果党首先想到的不是靠自己的力量去解决,而是寻求“国际”帮助。
比如现在,都到了这个火烧眉毛的时候,面对统治区内经济和生产能力大受打击的现实情况,果党的主要努力方向就是想方设法地恳求美国人高抬贵手,希望英国人帮他一把。
这些迷惑操作就不多作吐槽了,严格来说,红色根据地的经济总量其实比果统区要逊色不少,但是同样面对白银法案带来的危机,土共却成功地转危为安,甚至反过来堂而皇之地和美国人做起了生意。
这次首批交付给美国的订金,就主要是以熔炼好的高纯度白银为主,通过同蒲线抵达集宁,接着用卡车车队运至外蒙,最后在苏联的帮助下走西伯利亚铁路运至欧洲,或是直接在海参崴登船抵达美国西海岸。
路途虽然漫长,但除了中间在内蒙地区可能出现的威胁之外,并不用担心出现其他麻烦,对于这种大额交易来说,已经是最合理的选择了。
而且在美国人的操纵之下,这时白银价格简直高到了离谱的程度,哪怕减去长途跋涉的路费,最后出售时的差价仍然相当划算,难怪日本人对于走私夏国白银一事如此“热心”。
夏国银价每盎司40.5美分,世界银价65美分,这中间的利润空间达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日本人正是借着这次机会大量走私乃至劫掠夏国白银,然后利用从中积累的巨额资金来扩充武力并稳定日本国内的经济。
其实美国人自己也没有料到,他们这一年来的所作所为是在帮日本人的忙,但是等他们意识到问题的时候已经晚了。
好在的是,土共在金融方面的运营极大地控制住了局面,日本人同样没有料到,最影响他们从夏国掠夺财富的居然不是果党或者其他列强,而是土共这个看似和金融无缘的势力。
拥有实体商品加持的人民币,抓住金陵政府尚未推出法币体系,而国内白银货币通货紧缩的契机,迅速在西北等地区推广开来。
随着整个大西北连成一片,推广进度无疑再上一层楼,如今人民币不仅拥有了取代其他货币的趋势,而且也帮助土共从民间收拢了一大批硬通货出来,这才有了向美国大规模采购的基础。
纷繁复杂的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