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到了各参战的大队长们纷纷捶胸顿足,大骂后方的炮兵,发誓在战后一定要将那个天杀的炮兵指挥官送上法庭。
但误炸对于日军士气的打击已经不可挽回了,冲在前面的几个步兵大队都是第6师团和第1独立混成旅团的精锐主力,在红军和日军的合成打击之下,几乎可以说是荡然无存。
屋漏偏逢连夜雨,红军掐在这个点上切断日军无线通信,自然不是无的放矢,就在前线日军准备重整旗鼓再次发起进攻时,他们的后方又出问题了。
从北平到张垣的这段铁路线,算是此时日军唯一的后勤生命线,由穆虎三亲自指挥,从南北两面同时发起进攻,以超出数倍的兵力优势,短短几个小时之内便将敌人在沿线留守的部队尽数击溃。
这其实怪不得日本人太过轻敌,只能说他们对自己所面对的敌人,始终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最后变成瓮中之鳖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当前线日军收到消息的时候,实际仍由日方掌控的地区,就只剩下了张垣到阳高的一段铁路,再加上张垣以北、张北往东的坝上草原。
那还想什么呢,赶紧撤吧,再不撤的话,就真被共军关笼子里了!
在巨大损失的压力之下,关东军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效率,第8师团于第二天清晨火速南下,原本挤在前线的日军早也连夜撤回张垣,同时向北平方向发起进攻,意图尽快打通交通线。
可惜这一切都已经太晚了,红军好不容易布置起来的口袋,又岂是那么容易被扎破的。
最初的晋察冀根据地,就是以灵丘县为基点向外拓展,发展到35年的时候,北平至张垣段的铁路两边,已经有不少山头被土共接管。
从附近村镇动员来的民兵部队,虽然没法在正面战场上发挥太大作用,但帮忙埋点地雷,挖段壕沟还是没问题的。
人民战争的威力,在这时才真正显现。
事后统计,日军为了夺回铁路线控制权,总计派出了一万正规军加上两万伪军的部队,但红军在此布置了整整六个师加上七万民兵,一共十万人在沿线层层阻拦。
结果就是最后成功抵达八达岭的日军士兵,还不到出发前的六分之一,而所谓的打通交通线计划则直接变成了赤裸裸的溃逃。
同样的,留守张垣也不好受,日军虽然是沿着坝上一路行军过来的,但此时他们的后勤物资已经严重依赖于平绥铁路。
加上最近的攻势消耗极大,剩下的储备根本不足以支撑长时间作战,所以别说固守待援了,就是第8师团当真赶过来,也铁定撑不了多久。
局势,就此发生了180°的反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