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五百六十六章 蜀地:终于来了!

信。

既然共军都能打赢,那他们怎么的也能和日寇五五开吧?再不济,四六、三七乃至二八也行,起码守成肯定是没问题的。

何况现在日寇和共军打得好好的,以果军“友军遭难,不动如山”的惯例,又哪肯轻易下场,反正只要把头埋在沙子里,就看不到猎物的威胁啦。

可实在出乎各方预料的是,最先对南边下手的居然不是日寇,而是看起来一直被压着打的共军,当川省求援的电报传到金陵的时候,果府上下都被这个消息给惊呆了。

共军居然能够在挡住日寇的同时,还有余力经略川蜀,这份实力……大家还是想想该怎么给自己找条后路吧!

倒是土共内部对这一行动并无什么特别的感受,同志们都只觉得这就是理所当然的结果而已。

甚至可以说,对于现在川省的情况,很多同志早就已经看不下去了,若不是抗日为先,早在几年前红军就已经打下了川蜀。

当然现在也不晚,随着马步方于6月被捕,西北局势基本平定,而再次之前红军早已拿下甘省,换句话说,土共差不多有大半年的时间未曾扩张啦。

以目前的干部培养速度,大约半年就能成熟一茬,32年中央红军进驻陕甘川,34年拿下晋省,35年攻略甘青,可以看到中间的间隔越来越短,步子也迈得越来越大,犹如滚雪球一般,如今涉足川蜀,其实再正常不过。

换个角度来看,到了这个地步,太慢太快都可能出问题,为了保证干部队伍的纯洁性,不能扩张太快,以免过多的投机分子混入队伍。

但如果过于稳扎稳打,非要等到所有干部都准备好了再下手,也可能错失良机,甚至造成潜在的不公平,现有干部都出自老根据地,时间久了也会产生很多麻烦。

话说回来,这川省乱局可以说由来已久,自辛亥革命后,蜀地政局就愈发变得一团糟,各路军阀和地方官吏交织在一起,拼命地扩大防地,搜刮民财,充实兵力,都想凭借个人的武装实力来开辟一条通向权力的新路。

尤其是18 年实行了所谓的“防区制”之后,各大军阀纷纷盘踞在一块地方,自立法律,自委官吏,自征赋税,称王称霸,直接成了封建诸侯,把一个素称“天府之国”的川蜀大地搞得支离破碎,民不聊生。

据不完全统计,从12年到35年,短短二十来年的时间里,四省军阀大小混战就发生了470余次,平均每月两次。

这些军阀内斗,不仅造成了川省内部极度冗余的军队规模,还带来了愈发凋敝的民生经济。

比如在二刘争川之前,此地军阀光是正规部队就有刘湘的21万、刘文辉的16万、邓锡候的9万人,田颂尧的6万、杨森的5万,加在一起都快60万了,这还不包括数不尽的地方民团和地方武装。

看似声势浩大,实际不过是一个轻易便可戳破的气球,否则红军也不可能早在32年就于陕南川北一地站稳脚跟。

这些庞大的军队,一方面快速地吞噬着川蜀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另一方面对整个社会生产的破坏也达到了空前的地步。

大小军阀把底层士兵当炮灰,把农民的田地当战场,将农民的财产当军需,强迫农民当力夫,给贫苦百姓带来极大灾难。

为了扩军混战,许多军阀都规定“一户之中三丁抽一、五丁抽二”,而事实上若是没钱贿赂,就算是家中独子也会被强行抓捕。

每次征兵的实话,团总、保正、牌首等便开始乘机敲诈勒索,无人当兵的农户便要强征所谓的“壮丁费”。

如果在一个区域内拉不齐分配的壮丁数目,遇着四、五十岁的农民也绳拥索绑,刮了胡子凑数,搞得农民白天不敢出门,晚上不敢在家里睡觉。

以至于有的人甚至忍痛砍断自己的右手食指以逃避当兵,有的则远走异乡或隐匿深山老林,也有的长期无偿地给地主当长工,或将自己的老婆孩子给地主当家奴,作小老婆……

而那些被强拉去穿上军衣的农民,也成千上万地死于战场,侥幸存活下来的,很可能到了家乡之外便开始助纣为虐,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这些便是土共自32年之后,不断从南边收集到的情报,更为可笑的还有川省军阀在防区内实行的田赋“预征制”,一年数征,年年预征,逐年增加。

比如就在红军抵达陕南的第二年,隔壁刘存厚统治的川东北地区,田赋就直接预征到民国72年(1983年),另外田颂尧所统治的川北等县,田赋也预征到民国40年(1951 年)。

结果随着土共中央的到来,川北多地的平衡

不想错过《时空过客4251》更新?安装晋江文学城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