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教导大队大队长,同时刘懿兼任教导员。
当然了,作为中央派来的同志,而且也不缺乏资历(老党员,参加了洪城起义,又在苏联学习过一段时间),所以最后刘安攻还被选为了新一任前委委员。
对于这个安排,其他同志倒没觉得有什么感觉,在他们看来,程刚这位早先的特派员,能力出众不说,还把控了如此紧要的渠道,也不过是掌管一个后勤部,顶多再涉及教育系统。
不谈这是不是高风亮节,至少按照这个标准,让新来的特派员负责教导大队,也不算是委屈了人家。
而且大家也期待这位刘安攻同志,如果能够像程刚同志一样多才多艺又任劳任怨的话,那就再好不过了,这样的人才,再来十个都不嫌多。
而对于李润石、王凯等人而言,他们了解更多的细节,心里头都知道程刚这个所谓的中央特派员并非真实来历,背后肯定还有不少隐情,只是考虑到现实需要,大家都没有把问题摆在明面而已。
当然了,这并不是说大家就怀疑程刚的身份,毕竟从常理来看,一个可以提供大量苏联和中央资料,又掌握了一条强大运输线路的人,如果是敌人安插进来的特务,那么大家怕是巴不得这样的特务越多越好。
退一步来说,即便这人真的居心不良,以其掌握的信息,怕是申城的中央早就不知道被端了多少回,所以大家方才默契地保持了如此诡异的平衡。
同时,现在几位领导还认识到,红四军内部确实存在不小的矛盾,尤其是高层之中,李王二人在路线上的分歧就差没有直接拿出来吵了,这个时候如果贸然引入外界力量,也不见得就会是件好事。
特别是有程刚参与其中的情况下,不得不说这位程主任所处的位置实在特殊,在政治观点上明显偏向于李润石,可整个红四军又离不开他的物资支援,所以素来宽厚的王凯也必须考虑到程刚的意见,不能把矛盾激化。
再说了,程刚之前虽然多次提供过资料,却很少提起过某一个人,这次的刘安攻可是头一回,所以一方面是对程刚的意见表示尊重,另一方面也是避免刺激到他,再综合各方面情况,众人方才形成了这般的安排。
……
“钰介兄,这个程刚到底是什么来历,我看你们对他都挺照顾的样子。”
当天晚上,刘安攻被安排在锐京县城住了下来,今天的会议中他作为新人,并没有表现得特别出头,对于工作上的安排,他也没多说什么。
毕竟这位特派员也不会想到历史上他刚一过来,就被安排上了临时军委的书记,还担任政治部主任,直接位于李王二人之下。
这当然是有时代背景的,一方面作为高材生,又刚从苏联学成归来,在本土出身的干部眼中这就是自带光环,另一方面当时因为局势不利,李王之争趋于明面化,也需要有人居中调和。
但可惜的是,在这两方面刘安攻本人并没有发挥太大的作用,反倒是激化了矛盾,留学生出身的他对于本土国情了解过少,又没能踏踏实实地沉下心去调查了解,只会片面机械地照搬国外的经验。
结果反倒是导致了李、刘二人的直接冲突,随之也使得李王之争彻底明面化,最终以李委员辞去前委书记收场,可谓是走了不小的弯路。
当然了,李王二人路线冲突的背后,其实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刘安攻的存在更多的只是导火索,不过按照现在的安排,这位的话语权没有高到那么夸张,这个导火索好歹能烧得慢一点。
“嗯,这个嘛,中央那边是怎么说的?”
对于程刚的来历,其实在红四军高层中已经达成了不讨论的默契,但是面对新来的特派员,王凯也没办法直接拒绝对方的询问。
“临走的时候,伍秘书长专程和我讲过,要特别注意红四军这边的情况,尤其是程刚此人,背后肯定大有来头,但到底是怎么回事,说实话我也不清楚,至于到了这里之后,那就更加摸不清楚咯。”
其实,刘安攻还有点没说的是,当初在离开苏联的时候,就出现了有关部门让他回国后可以去了解一下槿甘山的情况,具体什么情况,对方没说,自己也不敢问,反正就带着一肚子疑问过来了。
而到了这里之后,就发现红四军这边的情况与自己的想象完全是大相径庭,说得夸张一点,甚至有点苏联红军的味道。
虽然军装、队列等软硬件要素都各有不同,但是从武器装备和精气神两点来看,确实带了那么点韵味,这也是他来此之后如此老实的原因之一,至少异地相处,他自问是办不成这样一支军队的。
“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