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统一,后方接济,又无专责。”
真正可以作为北伐武力的,也只有华野这支所谓的第一方面军和李烈钧带来的第二方面军而已。
烟台当地的起义武装,还有蓝天蔚在东北发动起义失败后,浮海带到烟台的关外新军士兵,这支第四方面军虽然比较服从北伐,但力量就非常有限了。
蓝天蔚这位与吴禄贞、张绍曾齐名的“北洋士官三杰
”之一,刚刚在东北率军策划驱逐东三省总督赵尔巽未成,现在又被临时政府任命为北伐军第四方面军的总司令,军乘海容号等三艘军舰先到达山东烟台,算是在山东北洋军的后方开辟了一条新的战线。
林淮唐粗略估算了一下,现在还算比较支持临时政府北伐计划的,就是华野一方面军、李烈钧二方面军和蓝天蔚三方面军这三支军队了。
其中,华野一方面军拥有三个师和两个独立旅,实力毫无疑问是最为强大的。
但要单独对抗猬集济南的北洋军第五镇残部和第三镇两个标援军,也没有那么容易,林淮唐同样需要李烈钧和蓝天蔚等友军的支援。
他向军装革履、一本正经的李烈钧,点了点头,随即走下车站,朝着人数众多的欢迎队伍招起手来。
“鄙人……林淮唐。”
“欢迎检阅使!”、“欢迎君汉先生的检阅!”、“蚌埠各界代表,隆重欢迎林使莅临!”……
原本,孙中山是有意让林淮唐直接出任北伐军前敌总指挥的。
这样既可以让政治影响力正在飞速增长的林淮唐,尽快离开南京,又可以让先锋队负起北伐的主要任务来。
但是林淮唐坚持他曾做过的下野宣言,连续三次拒绝了临时政府的任命。
一开始,孙中山只当这是林淮唐的谦辞。直到他和黄兴亲自带着委任状,跑到林淮唐暂居的工会宿舍力邀时,才发现,林淮唐还真是无意担任北伐军的前敌总指挥。
林淮唐自己很明白,这个前敌总指挥恐怕是不能指挥起李烈钧等人的军队,相反却要受到陆军总长的指挥。而且自己担任北伐军前敌总指挥的话,一方面军若稍稍出现什么样的问题,就极容易遭到舆论的集火指责。
所以他改换了想法,在孙中山放弃这个打算以后,才主动提出来,自己愿意以“陆海军检阅特使”的身份,到前线去。
只要林淮唐暂时离开南京去前线,就能满足孙中山制约其政治影响力增长速度的图谋。
但是,陆海军检阅特使作为一个并非完全官方性质,也并非属于军政实职的头衔,同样不算违反林淮唐的下野宣言。
只不过,这个职权模糊的头衔,其实也有利于林淮唐设法向李烈钧二方面军和蓝天蔚四方面军扩张先锋队的影响力。
毕竟,这是陆海军检阅特使,而不只是一方面军检阅特使。
更何况……林淮唐看向蚌埠车站的大量标语。
每一处标语,写的都是“陆海军检阅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