们社会党的财力,虽然较同盟会富裕一些,但真要长时期维持这么多军队,肯定也支撑不了多久。没有钱,如何解决军人复员以后的生活问题?”
林淮唐答道:“这就是社会党现在要解决的问题——办法是有的,我们主张立即组织大规模的垦屯运动,以垦养兵、以屯代军,以此解决军人复员以后的生活着落问题。”
姚雨平讶异道:“但是垦屯需要土
地,需要耕牛,需要种子,这些都要花钱,而且还是很高的价钱,政府的财力真能解决吗?”
刘师复也说:“土地问题是最大问题,促进转型正义委员会虽然没收了一批官地,但官地多用来平均分配给了本地佃农,没有剩下多少留给复员军人的份额。何况即便真的优先将官地分给复员军人,我们的官地数量也是远远不够的。”
林淮唐说:“苏北一带,东至黄海,西至范公堤,南起吕四,北至陈家港。按方声洞在扬州和淮安缴获的材料来看,总面积不下于1700万亩。这一地区也是两淮古盐场所在地,前清时朝廷为了保证苏北沿海的盐业生产和盐税收入的稳定,禁止开垦种植这里的土地,它们只能用于放荒蓄草,刈草煎盐,土地浪费情况极为严重,我们如把苏北沿海地区的滩涂地完全利用起来,即便其中只有十分之一能够用作耕地,也能获得多达近二百万亩的耕田了,绝对能够应对垦屯开发的需要,收获所得更能用来解决复员军人的生活着落问题。”
自宋建炎二年到清咸丰五年,黄河泛淮期间,巨量的泥沙使江苏海岸线迅速向大海推进,形成了大量的滩涂之地。以盐城为例,黄河长期泛淮期间,南宋时大海离盐城东门桥不到二里。明朝宣德时,盐城已距海十五公里,明末盐城距海达三十多公里,清朝乾隆年间盐城已离海五十多公里了。
可见其海岸线向东推进的速度之快,而形成滩涂面积之大。大量淤涨而成的滩涂,为垦殖业的进行提供了最基本的条件。方声洞率领第二师占领苏北一带以后,当地原有的两淮盐务衙门的生产完全停顿,革命军整理盐务衙门材料时,便发现了这一大片被抛荒已久的土地。
按照林淮唐自己一部分地理知识的回忆,苏北沿海海岸带具有季风海洋性气候特征,气候温和湿润,南部和北部的年平均温度,都在十四五度左右,全年无霜期日也非常多,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充足的雨量也能使得滩涂区内土壤含盐量逐渐减小。
如此看来,苏北沿海滩涂区土地资源相对丰富,气候条件适宜,对农业生产十分有利。
如遇断更,未更新,可到新站www.yumitxt.com()查看最新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