们的协调下分配好住所、安顿完行李以后,就聚集到一起,先去参观了工程兵第八营前端时间劳动的成果,游览了那些好似还崭新着的小水渠和排盐坝格,有部分棉田里面已经拔出了嫩绿的苗头,一直延伸到遥远的地平线,而霞光将它的眷恋留给苍穹的同时,也留给了大地。
东海之滨的天空,在傍晚时透出浅浅的紫色,霞光下除了宿舍以外,还能看到一栋稍新一些而
带有瓦片的建筑物,邓瀚向汪爱民介绍道那是海州第一农场的农技推广站。
邓瀚说:“每个农场都有农技推广站,每站下面还包括一个植保站、一个土肥站、一个畜牧站、一个配种站。这些农业技术站的主要工作,就是指导咱们农场的生产,还有就是向周围的复员单干户们推广新的农技成果,也会负责培训乡村干部和做农情监测。百川老兄,所以你懂了吧?我为什么主张你们选择来国营农场。就像农技站一样,光靠单干户,是搞不起来的。”
邓瀚深吸一口气,好像享受着海滨空气中的腥味,又说道:“赤戟报之前出过一个专题新闻,就是讲农技站的,咱们党负责农会工作的蔡执委曾经说过,社会党要花十年时间、二十年时间,确保中国每一个县都有农技推广站。”
农技站的干部几乎都是从广东和福建两省调来的,海州本地懂近代化农业技术的人实在太少。要照蔡绮洪说的那样,以后确保全中国每个县都办农技站,更是不知道需要多少掌握近代农技的干部人才。
所以现在别说每个县都搞农技站了,光是能先确保社会党主办的一级农场行政建制下,都能有一所农技站,就已经是非常艰巨的任务。
目前农技站对周边的单干户,主要还是采取技术承包服务。具体做法是在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时,农技站与单干户或初级合作社签订技术承包合同,既负责技术指导、技术服务,又包产量,超产分成,减产包赔农民损失。这样才能渐渐取得周边农民的信心,也培养起农技人员的责任心来,用以提高农技推广的效果。
虽然林淮唐一直相信中国农民是地球上最优秀的农业从业人员群体之一,但在近现代的农业科学面前,老农们从几千年耕作历史中积累下来的那些经验之谈,确实便变得有些不值一提了。
农技推广虽然不能像化肥和杂交良种那样,给农业产量带来立竿见影的巨大效果,但它的投入至少、农民花费之低,却非常适合于现阶段的江北农村。
毕竟如今社会党还没有对地主阶级展开全面进攻,江北农村的土地关系还没有得到彻底的调整,在这种情况之下,农民积累极为有限,负担不起任何稍大一点的物质投资。只需要花费时间和很少量金钱的农技推广,无疑最适合于现阶段的江北。
如遇断更,未更新,可到新站www.yumitxt.com()查看最新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