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九十九章 饥饿

自乾隆二十五年以来,,安庆一直是安徽省布政使和省会所在之地。安徽省的第一座发电厂、第一座自来水厂、第一家电报局、第一部电话、第一条官办公路……都作为省会配套设施诞生在安庆这座古老的城市。

安庆内军械厂是晚清洋务运动的起点,长江五虎之一的城市地位也让商旅汇集,但如今长江之畔只剩下遮天蔽日的炮火与凋敝破败的城市废墟。

在北洋海军舰队的数十天来的连番轰击下,安庆不仅外围的城墙已经残缺不堪,而且城内的街道、工厂、码头、民宅建筑,也都受到了严重破坏。

江风从十字大街吹拂而过,卷起秋日下的片片落叶,华东野战军第一师师长张云逸脸色坚毅而又沉重,他穿着一件单衣回到临时师部,现在最让他忧虑的问题不是守城的问题,而是粮食问题。

“师长,军粮日渐紧张,政治部计算缺额以后认为必须进一步减少市民口粮配额。”

自从枞阳失守以后,安庆城内的军民就再没能得到后方通过长江水道运入城中的一颗子弹和一粒大米。到如今形势日下,红军不得不宣布全城实行口粮配额的战时体制,城中所有粮食都被第一师控制起来,集中保存,并将优先供应守城士兵食用。

而一般市民的口粮配额,则随着战况一步步恶化,同样也在一天天缩减。

张云逸铁青的面色涌动着一种难以抑制的悲怆:“一线战斗兵还能吃多少饭?其余兵员呢?”

“一线战斗兵每日配额六两饭,其余官兵配额四两,做体力劳动的支前民工配额三两,其余人等配额二两。”

这是十月中下旬,即便是气候较温暖的长江流域气温也已经大幅度下降。战斗兵一天六两的口粮配额还算合理,但从其他普通官兵向下,四两、三两……乃至于二两的单日口粮配额,就已经低到了令人吃惊的地步。

秋天本来是丰收的时节,但由于大军围城、炮舰封锁,安庆城里的米行、粮仓早已没有半粒稻麦可用,清朝时修建的几座官仓里也是同样空荡荡的。

自打师部宣布采取口粮配额管制的制度以后,华东野第一师和安庆居民间的军民关系就开始迅速恶化起来。年岁大一些经历过太平天国战争的老人,还能记起五十年前的种种惨状,关于“流寇”的种种劣迹传说行业重新在城中流行了起来。

大户人家都紧紧封闭上了大门,直到红军用武力打开他们的院子和地窖后,才很不情愿地交出自己私藏的粮食。一些身家殷实的平民百姓,也小心翼翼地提防着这群南京来的“社贼”,家中有女眷的人也都把妻女锁在屋中,决不允许她们再外出了。

随着饥饿的蔓延,不仅各种谣言开始传播起来,而且市民们对红军的敌意也渐渐增强。严重曾经向张云逸提过一点,是否有必要加强对城内秩序的管制?是不是应该用公审大会的名义杀掉几个跳的比较高的缙绅头子,用以扭转局面?

但这建议也被张云逸拒绝了。

他还是相信红军的初心和宗旨,一定能够获得这场艰苦卓绝的守城战的最后胜利。

华东野第一师开始沿着城墙外围挖掘壕沟,战士们把城里许多被敌军炮火炸毁的破屋彻底拆开,用这些建材、砖石和泥土去修筑防御工事,同时还能修复那些被大炮轰的七零八落的城墙。

在码头附近,红军则实行弹性防御,在码头最前沿的阵地并不设防,放任舰炮轰炸。但从码头再向内前进一段距离,红军就挖掘了大量散兵坑,并在这里保持了一只实力强劲的预备队做反击之用。

之前赣军曾想重演萨镇冰奇袭夺取枞阳的一幕,利用海军军舰趁夜色运了两个营在码头登陆,准备突入安庆城中。但很快就遭到了红军守在二线上的预备队猛烈反击,双方交火不过一个多小时的时间,赣军就不得不遗弃下上百具尸体以后狼狈撤退。

安庆城摇摇欲坠,军民的困难与饥饿也与日俱增,但张云逸还是对继续守住这座孤城怀有坚定的信心。

“先不要削减居民口粮,先从我们师部口粮的配额开始削减。”张云逸说,“所有指战员都勒紧自己的裤腰带,大家一起停一停,我不相信红军不能挺过这道难关。”

张云逸最感遗憾的事情,还是此前浙江光复军开抵枞阳附近的时候,城内守军由于电报线被赣军切断的缘故,没能在第一时间冲出城去和光复军会师。

结果一直到现在,陶成章领导的那支浙江光复军还是没能突破鄂赣联军在枞阳一线的阻击。

“孤城喋血,至今已近二月,我们做的是足够多了,接下来就要看中央将做些什么。”

不想错过《民国不求生》更新?安装晋江文学城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