击日本来抢占更多的在华势力范围。
当然整件事里除了中国人是如此无辜以外,日本政府同样是感到异常的无语和倒霉。应当说日本政府对于青木宣纯的“独走”行动并非完全不知情,甚至可以说无论陆海军还是外务省,对青木宣纯的政变行动均提供了不同程度的支持,但具体到此时领导日本政府的山本权兵卫内阁,又确实是对此事完全不知情了。
这又要提到大正民主风潮的影响了。
中国的辛亥革命对日本并非绝无影响,至少也刺激引发了日本的护宪运动。
1911年时继第二次桂太郎内阁之后,第二次西园寺公望内阁成立。西园寺公望领导的政友会在1912年进行的大选中获得压倒性胜利。
政府准备着手整顿行政、财政,但陆军以维护在满蒙特殊权益和维持殖民地治安为由,要求增加两个师团的兵力,并且态度强硬。西园寺公望首相和山本达雄藏相以财政困难为由拒绝了陆军的要求,于是陆军相上原勇作相利用帷幄上奏特权直接向天皇提交了辞呈,导致内阁崩溃。这次事件被评论为“军阀毒杀内阁”。
桂太郎内阁的基础是陆军,这就必然损害到海军的利益,再加当时军部滥用特权,搞垮了政友会,这又激起了日本大量新兴资产阶级的强烈愤慨,由此轰轰烈烈的开展了要求实现政党内阁的护宪运动,就连片山潜和北一辉也借着护宪运动的东风回到日本国内重建了日本社会党。
桂太郎内阁垮台以后,日本海军在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中的“英雄”山本权兵卫即授命出面组阁。
要知道,西南战争以后,从“海陆军”的说法变到“陆海军”,海军一下子矮了半截,从此就在陆军老大的影子里面过日子,海军也只敢怒不敢言。
而甲午,日俄两场战争中海军的表现不错,人气和地位也就跟着上升,陆军对海军也越来越给面子,这次海军出身的山本权兵卫出任首相,也意味着海军势力的重新振作。
这不是件小事,陆军可能已经不希罕什么首相不首相了,因为那东西似乎常驻陆军,山县有朋,桂太郎都当过首相。可对于海军而言这是开天辟地第一遭。
而山本权兵卫内阁上台以后,出于对此前推翻了桂太郎内阁的护宪运动的忌惮,采取的政策都比较温和,无非一边安抚民众情绪一边应付政局。
当然更关键一点是山本权兵卫借着民众对长州藩的反感,在议会中提出修改陆海军大臣现役武官制和文官任用制度,并得以实现。所谓现役武官制是第二次山县有朋内阁制定的,规定只有现役陆海军的大、中将才有资格担任陆、海军大臣,这个规定导致了第二次西园寺公望内阁的倒台。
山本权兵卫为了扩大内阁对军部的约束力,将担任陆海军大臣的资格从现役将官扩大到预备役和后备役将官,这样勉强对军部要挟政府的能力进行了一点限制,自然这也引发了日本政府内阁与军部之间愈发激烈的矛盾。
所以这次青木宣纯的行动,虽然在陆军内部是无人不知,但在海军中就真的没有多少人知道了,而具体到山本权兵卫领导的内阁里头,那便是事前无一人对此知情,也因此事发以后,山本内阁的震惊之情可谓石破天惊。
“陆军马鹿,俨然发狂!”
山本内阁方面能做的补救行动也相当有限,毕竟桂太郎内阁虽然已经被推翻,但山县有朋等长州藩出身的明治时代元老重臣依旧牢牢把控陆军,此前山本权兵卫对陆海军大臣现役武官制的改革已经严重侵犯了军部的利益,所以他也不可能真的对陆军做出更大的惩罚来。
日本政府方面只能先宣布将严厉惩处擅自策划此次暴乱行动的驻华公使日置益等人,并提出将和中国组织联合调查团调查此次“破天荒大乱”的建议。
当然日本政府虽然完全没有提出一点如何赔偿中国商民财产损失的建议,但对于其他列强国家的财产损失就非常上心了。山本内阁不仅以政府名义向在廊坊事变中有伤亡的各国发去吊唁电,而且还非常认真地给出了一份额度非常惊人的补偿方案,其试图讨好欧美列强的心态也是暴露无遗。
不过即便日本政府反应算得上很快了,也还是难以改变日本在这次首都革命以后极为被动的外交立场,德国、俄国都未对日本政府发出的吊唁电做任何回应,仅英国发出几句不痛不痒的官话回应,最后还要警告日本必须做出更有诚意的道歉云云。
山本权兵卫这个日俄战争中运筹帷幄的大战略家,此刻也只能痛骂陆军无谋,既然给日本政府突然丢出来这么一个大麻烦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