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
天水,也就是古秦州,清末时这里属于直隶州的秦州管辖,民国建立以后北洋政府推行省、县二级制,暂存道制,巩秦阶道改称陇南道,撤秦州设天水县,秦州就改称为天水了。
甘肃省中陇东较他处都更为富裕一些,天水又是陇东最富裕的一块地盘,所以赵倜率领毅军入甘以后就盘踞天水作为他的根据地。
本来赵倜的实力就不强,毅军满打满算不过几千人枪,而且还是一支旧军,缺乏近现代的军事训练,部队里不要说什么炮兵了,就连会拆卸机关枪的人都找不出几个,也就遇到白朗的农民军还能打一打罢了。
所以赵倜跑到甘肃本来就没有想过什么大的发展,当时他西进甘肃只不过是怕红军和北洋军在陕西的混战波及自己,所以才打着追剿白朗的旗号躲到甘肃来。
结果一到甘肃,赵倜才发现吃了大亏,甘肃省荒凉贫瘠,又遇上前所未有的大旱,毅军一路所见虽然还不到易子相食的地步,但赵倜估计甘肃乱局再继续发展下去,今年秋天过后,甘肃百分之两百会出现人吃人的大饥荒、大惨剧。
他弟弟赵杰劝他攻打兰州,赵倜就严词拒绝:“打下兰州又怎样?我们又不争天下,做了这个头头以后,很多事可就由不得自己,乱世之中宁为鼠后,也不能去争着做什么鸡头!”
赵倜的判断还算准确,很快白朗趁着马安良率军北上和马福祥作战的机会,偷袭兰州,结果就被马麒带领青海军队打败,据说损失惨重,而且战败以后由于人生地不熟,沿途还遭到河湟一带的回、藏少数民族武装攻杀,付出了自从白朗起兵以来前所未有的伤亡。
“哥,那接下来到底怎么干?”
毅军区区几千人枪,从河南转战到陕西,又从陕西流浪到甘肃,一路上又缺乏补充,打到现在部队里许多人用的都是冷兵器,无非长矛、大刀之类。
而不要说红军,就算是张凤翙带来的几旅陕军,使用的也是大炮、快枪,军械装备绝非赵倜可比。
赵倜沉闷道:“红军现在已经大举入甘,我听说西征大军有好几万人枪,甘肃任何一股势力都不是对手。咱们都不是甘肃人,就算打下兰州割据一方,又有啷个用处?”
“哥你的意思是?”
“也没什么招可使了,我决定支持中央!”
这种时候,林淮唐坚决要夺取中央政权的作用就体现了出来。
民初,绝非民国二十年代、三十年代的情况可比,对于像马安良、马麒、马福祥、喇世俊、赵倜这样的封建地主阶级人物而言,你是资产阶级革命派还是无产阶级革命派,那在他们的眼里都一样,都是革命党,都一般的激进。
这些人不会因为你的革命政策退后到了资产阶级革命的位置,就因此接受你的主张,像马安良和马麒,别说是资产阶级共和派了,就连主张君主立宪的立宪派老绅士们都照杀无误啊。
但是像马福祥、喇世俊、赵倜这样的人,他们的态度就是坚决支持中央,谁在中央支持谁。
至于说今后中央的革命政策,会不会危及到这些人的切身利益,那就是今后的问题,至少在现阶段他们是服从中央接管甘肃地方政权的。
天水就处在从泾川县前往兰州的必经之路附近,赵倜下定决心以后,马上就派宝德全带骑兵到庄浪迎接红军。
“子瑞,你是蒙人,现在马安良、马麒占据甘肃,他们肆意杀人,除了回回以外,汉、蒙、藏……一概都在被杀之列。你是蒙古人,所以这时候我最信得过你,甘肃不是咱们的家,要想回家,就必须支持中央、支持红军,只有红军能帮咱们回家。”
宝德全是热河蒙匪出身,晚清时被赵倜招安收编入毅军,他老家确实离甘肃成千上万里路,眼见着甘肃就快要变成一副人间地狱的模样,他也确实没有留在甘肃抢地盘的想法。
不仅赵倜、宝德全是这样,毅军上下官兵入甘以后,在发现甘肃省战乱这么动荡,民族、宗教仇杀这么血腥残忍,旱灾又这么严重的时候,就都对继续留在甘肃产生了极为严重的畏惧情绪。
实际上白朗攻打兰州失败,多少也是因为白朗麾下的那群中原人思乡心切,一点都没有想在甘肃打地盘的想法了。
自陇东至河西,南起洮岷,北到宁夏,近八成的县份滴雨不见,赵倜估计今年夏天,甘肃很可能全省旱魃肆虐,赤地千里,颗粒未收。
就算是现在,都已经出现了不少老百姓吃野莱、树皮、草根、麸皮、油渣,只是还没到观音土的地步。
但如果不能迅速制止甘肃的战乱,由政府统一组织抗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