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县自治和省管县的方案。
不过从实际考虑,顾及到行政效率方面,一个省怎么可能管得来那么多县,实际操作中不可能呢仅有省、县两级地方行政区。
所以袁世凯就在省、县之间又增加了道一级行政区,这里他还打着一个削弱地方、集权中央的心思。就是在各省普遍设立道级行政区以后,再推行废省设道的改革,这样就能大大削弱那些隔绝一省的
军阀势力。
不过北洋政府还未实行废省设道,甚至就连各省区的道政府都还没有建立起来几个的时候,就被林淮唐率领红军彻底打垮,省道县的规划自然不复存在。
社会党接管中央政权以后,自然就把林淮唐过去在地方上实行的制度推广到全国范围之内。
社会党比较重视县以下的政权建设,如乡、村两级国大政府的精密设计,都是过去数百年乃至上千年来中国王朝所极罕见的。
但在县以上的地方行政区划设计上,社会党就没有做过太细致的规划——自然,这也是因为很长一段时间社会党控制的解放区没有那么大,根本毫无必要考虑到这一层。
过去战争时期,林淮唐因陋就简,在省和县之间设计了地区这一级别的行政区,本来地区只能算作一种临时的设置,现在长期以往的积累下来,竟然成为了推广到全国范围的地方行政区划制度。
其实在长远来看,地区这一级地方行政区划,肯定还是有必要进行改革的,只是现在这一问题还不能算作社会党政权亟待解决的最紧要问题之一。
地区是高于县低于省的一级行政区,但它实际上就和清末时的府一级行政区一样,完全就是广域行政区,依旧存在诸如附郭县这样的问题。
毕竟在进入近代以后,特别是工商业的蓬勃发展,城市才是行政活动的绝对中心。而不管是地区也好,还是府也好,它管理都不是面积较小的单一城市,而是主要管理广阔的乡村地区,对城市的管理靠的还是县政府,但县政府的行政管理能力,又很明显是根本没有办法管理像上海、北京这样的大城市,更无法管理诸如徐州这样的新兴工业城市。
所以为了解决商业大都会和工业城市的管理问题,全国国大的补选结束以后,林淮唐才在国大上提出了陆续设立一系列特别市的提案——首先要把上海、北京、南京、徐州、广州、天津、青岛七个城市,设为特别市,今后再按照城市工商业的发展情况,陆续设立更多的市一级行政区,逐渐替换取消掉地区级行政区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