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八章 党内左派

政府刚刚成立的时候,搬进市府大院里李大钊才发现那里面只有一座大空院子,连桌椅家具都没有。

市政府的委员们都算高级领导人了,大家也都同样地打地铺,睡稻草,喝菜汤,啃馒头,开小会就坐在地铺上,开大会就坐在院子地上或者台阶上,这样连续维持了一个多月的时间,中央才给市政府调拨来一批家具。

那种一点不在乎生活物质条件的景

象,自从1911年辛亥革命时那最激烈的几个月以后,在中国大地上就极为罕见了。

以后虽然物质条件逐步改善,但所有人革命热情依旧,工作轮着干,每天三班,虽然政府有规定一个月四天的假期,但很少有人休星期天。

而且所有同志之间的关系都坦诚又真挚,尤其是年轻干部,没有等级观念,不论职务高低,都平等相待。特别是市府机关,对各级领导都不称官呼,相互直呼其名。有的出于尊重,才称为某某同志。

干部之间更是叫老张小李,或者就叫绰号。学习讨论时,有什么说什么,没有顾虑。有时争得面红耳赤,事后照常协同工作。过组织生活,都会开展批评自我批评,给上级领导提意见也是常有的事,大家处于一种十分宽松、和谐的政治生活环境里,心情舒畅的努力工作。

李大钊自己因为是社会党的地下党员出身,又一直做文职工作,没有参与过红军的军旅生涯,所有一开始就不太了解组织工作的严格程序,也缺乏组织纪律观念,但是他并没有因此受到什么惩罚,就算是刘师复找他谈过好几次相关的问题,刘师复的口吻也非常亲切,真正做到了像父兄一般的关怀和温暖。

北京党部和市政府都直接受刘师复的领导,也是因为这层关系,所以李大钊就算对刘师复一些过于“左”的言论很不以为然,他也从不会拿这一点说事。

社会党各机关的工作人员,要给家人朋友寄信,通常也都不用公家的信纸信封。领导同志讲话、作报告,很少有念稿子的,都经过本人精心准备。

去年初冬,市府在故宫前的露天剧场举办青年讲座,李大钊也是请了刘师复来讲革命人生观。当时市府准备派车去接刘师复,但刘师复说路不远,坚持要自己走着来,在寒冬季节里站着连续讲了两三个小时,最后离开时还是穿着―身灰棉衣,就戴一条薄薄的围巾,一个人在寒风中缓缓走回家去。

像这样一个人,绝对是一位无比坚定和忠诚的革命者。

不想错过《民国不求生》更新?安装晋江文学城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