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得不足,补充说道,“调配独立攻城重炮联队给第一军!务必占领营口。”
说完这些以后,大岛义昌还是有些犹豫:“侧翼的威胁实在太大……也不知道朝鲜军究竟能否牵制住我们右翼的中国军队?直接进攻辽阳的风险实在太大,第一期作战还是先以攻占海城为目标。”
大岛义昌用兵谨慎,从这点来看他算得上是大正时代以来英才不断凋零的日本
陆军之中,难得一见的第一流将才。
但同时,关东军迟缓的行动也确实违背了大本营制订的作战方针,这就导致了在鸭绿江一线防守朝鲜军进攻的红军第八兵团、第九兵团得以后顾无忧地从容部署防线,对冒着狂风暴雪挣扎进攻的日本军队予以痛击,可谓充分发挥了以逸待劳的防守优势,让田中义一下了大本钱打造的日军王牌朝鲜军苦攻数日也未能取得任何值得一提的战果。
朝鲜军十余万部队在自九连城蔓延到临江帽兜山一带的绵延战线上,光是因为冻伤就已经减员了近万人之多。开战才三四天时间,田中义一就不得不让人接连不断打电话和电报到大本营催促后备军的兵员补充了。
而在营口和海城,红军也正在抓紧时间,利用大岛义昌和关东军犹豫不决的时间增筑工事、巩固防御。
海城,也是张作霖的老家。
辽东一带的气候比吉林和中东路附近都温和不少,尚未降下大雪,防守海城的红军第二兵团第四军三个师正在八里河、沙河一线构筑梯次防御阵地。除了这几年来东北野战军和建设兵团沿着两条大河,在辽东半岛中部修建了许多永备工事以外,红军的工兵部队又在海城四周增加了一系列野战工事,从天空朝下鸟瞰望去,重重叠叠、密密麻麻的堑壕阵地让人瞧着是眼花缭乱。
张作霖站在壕沟边堆出的小土坡上,头戴狗皮帽子,两手揣在军大衣的口袋里,跟着第四军司令员叶挺一起围着工程图涂涂画画。
“叶军长啊,你真是赶上好时候啦!跟着咱们林主席从龙出关,按老话来说,这就叫风云际会。你瞅瞅,我家小六子也就比叶军长小个五六岁吧,现在还在学堂读书呢!不像叶总早早就挂起军长的牌子了。”
叶挺在东北的冬日里还是穿着红军的将官秋季常服,只在肩膀上披一件敞开的灰白色斗篷,连军大衣都没穿。他一手叉腰,一手指着工程图,顾盼自雄间又英气勃发,眉宇中间尚能看出年轻人的稚色,但怎么说也都是指挥一个军的军长了。
红军的指战员确实普遍年轻,甚至可以说是年轻到了非常过分的地步。不要说是师旅长,就是纵队司令和师长,乃至于说是兵团司令、兵团政委,也多的是二十几岁的年轻人。
说来,就连边防军司令部的副总司令方声洞也是1886年生人,到今天才刚刚三十几岁出头,但在红军里头居然就能算年龄较大的人了。
红军高层,除了几个同盟会元老以外,几乎都是1890年以后出生的人,按照再过一百年的说法,这支团队也算是以九零后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