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两军的火力对比很快就发生颠倒,红军开始以远强于日本军队的密集炮火展开轰炸。
阳光洒满大地,上百门大炮的吼声震动了寂静的原始森林,枝头的堆雪不断掉落下来,黑色的浓烟遮天蔽日。已经遭受重大损失的日本军队,则终于在完全天亮以后渐恢复了秩序,并以实力保存最完整的第十二师团沿着残存的铁路线建立起了新的防御阵地。
闲院宫载载仁亲王没有选择后撤和分散突围。
当天亮以后,日军已经获悉了伊林小站被中国军队夺占的情报,所以闲院宫载仁亲王深知此时如果下令日军向海参崴方向撤退,那么在中国红军的猛烈追击下,即便浦盐军能够回到海参崴,沿途的损失也足够让这支日本军队的战略兵团实际上瓦解掉了。
闲院宫载仁亲王沉住了气,他从夜间的震怒和惊惶渐回过神来,开始给麾下各支残余部队下死命,要求他们都向第十二师团靠拢,拼尽全力集结和收容尚未崩溃的日军部队,竭力以珠河火车站为中心点拼凑一个新的防御阵地。
大雪的突然停下也给日军的重新调整创造了很好的外部环境,道路重新变得通畅起来,虽然雪地依旧难走,但日本士兵也表现出了不下于红军战士的军事素养和艰苦耐劳,很快就在红军火力压制之下完成了艰难的重新集结。
日本人沿着珠河火车站向外拓展,形成数个同心圆结构的环形防御阵地,一层之外又一层,渐次向外张开,如同一只浑身张起的刺猬般做着最后的困兽之斗。
但何贯中对日本人的最后抵抗并不放在眼里,红四十八师已经在伊林小站缴获了几十车皮的子弹、炮弹、棉服、食物和燃料,浦盐军虽然现在勉强恢复了秩序,剩下的六七万部队重新站稳了脚跟,但在严重缺乏后勤补给的情况下,他们又能在黑龙江的冰天雪地里支撑多久呢?
看来,这场会战的决胜点就在于伊林火车站的战斗了。
位于海参崴的日军留守部队,是野濑支队和船挢支队共计约二万人的援军。但他们还要留下相当部队在海参崴,镇压俄国工人的暴动,同时在海参崴直到中国境内的铁路线两侧,也还有许多中、俄游击队员在积极活跃,能用于西进解围的部队其实并不算太多。
在慎重考虑以后,惊怒中的大本营方面由桂太郎亲自下令,以野濑支队为主力,加强一个步兵大队达到一万二千人的兵力以后,立刻朝伊林火车站前进营救浦盐军的主力师团。
同时,日本国内已经集结起来本将海运至旅顺上陆的第二波次动员师团,也不得不改换方向,从日本海北上前往海参崴增援。
战争的天平渐倾斜,一旦日军在中东路会战失利,顿时就可能失去近十万人的生力军,而且这些部队还全都是日军中最骁勇善战的常备军,战斗力并非陆续动员的后备部队可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