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8年是中日在东北战争决出最后胜负的时间,同时也是协约国和同盟国在欧洲战场上决出最后胜负的时间。在过去的一年里,德国军队蹂躏了法国东北部堪称精华的工业地带以后成功占领了法国首都巴黎,在一场灾难性的洗劫以后,巴黎未能及时撤往布雷斯特或者马赛的大多数艺术品和工业设备都被德国人劫运往德国本土。
饱受战争摧残的法国国土一片生灵涂炭的哀嚎,作为盟友的英国人却在法国最需要他们的时候试图逃回本土。
当然,一路朝比利时沿海地区狂奔的英国远征军,最后也未能逃脱失败的厄运。至1918年年初时,除了区区不到五万人的残兵乘船逃回不列颠以外,英国远征军多数部队都在比利时的伊普尔一带被德军全部消灭。英国远征军瓦解以后不久,比利时也宣布向德国投降。
欧战的形势出现了极大变化,法国分裂成了两个政府,一个由法国社会党和法国总工会CGT联合建起来起来的无产阶级政权布雷斯特抵抗政府,以及一个由法国战时政府逃到马赛后重建的所谓“合法政府”。
布雷斯特抵抗政府坚定的反对德国侵略政策,要组建新的国民军和德国侵略军抵抗到底,但马赛政府则受战争英雄贝当的影响,认为巴黎战役失败以后,法国已经不可能再继续从军事层面和德国交战了。
马赛政府单方面和德国达成了一份停火协议,据说贝当为法国争取来了极为有利的谈判条件,法国只需要将达荷美、科特迪瓦、马达加斯加、乍得湖以南的所有法属赤道非洲、本地治里、印度支那、太平洋殖民地割让给德国,不需要损失极有价值的北非殖民地,也不需要割让法国任何的本土领土,就能换取和平。
但稍有判断力的人就能看出来,野心勃勃的德国根本不可能接受如此宽容的停战条件。在马赛政府公布所谓的停火协议以后,德国依然盘踞着从加莱海峡到洛林的长长一条带状领土,占领着法国全部最重要的工业区,丝毫没有撤出法国的意思。
而在比利时,德国和比利时虽然还没有公开双方的停火协议,但德军已经正式将卢森堡大公国的君主驱逐出境,俨然是要将卢森堡正式吞并为德意志帝国的合法领土。
德国人的领土野心,从中可见一斑。
所以由让·饶勒斯和马塞尔·加香组织起来的布雷斯特抵抗政府直接表示法国绝不接受这份带有欺诈性质的停火协议,除非德国军队全部撤出占领区,他们才会结束军事抵抗行动。
鉴于布雷斯特抵抗政府不承认马赛的合法政府,而且还在继续组建和招募国民军,所以德军在停火协议内又增加了一条附属条款,只有当马赛政府彻底消灭法国境内公开的反德军事组织以后,德国人才会开始履行协议。
这样,法国的内战就不可避免了。
在法国爆发内战的同时,德军的主力则逐渐转向了意大利、希腊和俄罗斯战场。
1917年年底在意大利,于卡波雷托攻势中被击败的意军撤至皮亚韦河,那里是他们保住威尼斯的最后防线,但由于判断失误,德奥联军发起的拉多维茨行动攻击的是特兰托而非皮亚韦河的意军。次年,也就是在1918年的3月底维琴察和维罗纳沦陷,意大利军队于4月抵达威尼斯后被牵制在德奥联军中间,由此爆发了旷日持久的威尼斯围城战。
希腊则在威尼斯围城战早些时候,被德军发动的条顿堡行动彻底击溃。
同盟国没有攻击眼前的萨洛尼卡要塞,而是广泛运用暴风突击队战术席卷希腊,在雅典被保加利亚军队占领以后,希腊政府不得不跟随驻扎在萨洛尼卡的协约国军队撤往克里特岛,作为大战源头的巴尔干半岛战火暂时平息。
俄国随后就遭到了德奥联军最大规模的一次战略进攻,布尔什维克政府组织的抵抗一直坚持到了1918年的四月底,但由于俄军中不断发生的叛乱行动,革命政府的抵抗未能取得理想中的效果,直到1918年5月布尔什维克政府被迫迁都莫斯科以后,党的中央委员会才逐渐被列宁说服,开始和德国讨论停战谈判的问题。
但布尔什维克政府将俄国首都从彼得格勒迁往莫斯科时,造成了彼得格勒街头一时间的社会秩序混乱,大量暴徒趁机煽动反革命的活动,自去年武装叛乱以后就被政府逮捕关押在拜霍夫监狱的白俄军首领科尔尼洛夫,因此被他的同党救出。
这伙人趁乱逃往顿河地区,他们与米哈伊尔·阿列克谢耶夫将军联系在一起,组织了所谓的反布尔什维克志愿军。
原第八军科尼洛夫突击支队是俄罗斯帝国军队中最著名、寿命最长的志愿军部队。它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