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尔兰人终于意识到大英帝国从来没有把他们当成与英国人全然等同的人类看待过。,以前没有,现在没有,将来恐怕也不可能,爱尔兰人在日不落帝国内的地位和印度人、非洲人、马来人并没有一丝一毫的区别。
复活节起义死难者的鲜血刺激了爱尔兰民族意识的彻底觉醒,从复活节起义的1916年开始,此后的三年间爱尔兰岛上的独立暴动愈演愈烈。特别是在法国战败以后,英国在欧陆上的远征军被迫撤回国内,跟着回国的还包括远征军内的十一万名爱尔兰裔士兵,他们回国以后不少人也加入到爱尔兰独立运动的队伍里,令英国政府外患之余又新增内忧。
丘吉尔紧握着拳头,又感到深深的疲惫无力,他很清楚内阁从法国战败以来就一直在和德国人接触,媾和的声音在唐宁街已经获得很大支持,民众也越来越不支持这样一场漫长且看不到任何希望的战争。
在爱尔兰,独立的暴动正愈演愈烈,在中东,英军已经完全战败,不得不退守苏伊士运河,而德国军队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军队随时都可能攻入埃及,在东欧,英国大力扶持的白俄政权也在和德国人媾和,巴尔干的所有协约国盟友都已经战败,法国人也退出了战争,现在继续打下去究竟是为了什么?
一百年前的英国可以在拿破仑控制整个欧洲大陆的情况下,继续坚持战争,但那时候尚有俄国帮助大不列颠,今天呢?英国在大陆上已经毫无臂助,更何况今天的英国也远不如一百年前那样坚韧不屈和朝气蓬勃。
戴维贝蒂低下头:“阿姆利则事件以后,印度也不安静,鲁弗斯 艾萨克斯总督缺乏援军,政府似乎认为如果英国继续进行欧洲的战争,就将要坐视大不列颠永远失去印度。据说内阁正在哥本哈根接触德国人……这已经不是秘密了,伦敦的每份小报都在谈论这件事情,星期日泰晤士报还说像这样不割地、不赔款的无条件停火协议,对英国人民来说就是‘光荣和平’。”
1919年2月6日,出于镇压印度骚乱的考虑,英印立法会议通过了罗拉特法案。这项法案规定警察可任意逮捕官方所怀疑的分子,不经公开审讯,可以长期监禁,意味着印度人民完全失去政治自由,即使是一贯和英国殖民当局合作的印度上层阶级也同样哗然,群起反对。
以锡克教为主,历史上反对英国殖民统治就最为坚定,曾和英军进行过两次锡克战争的旁遮普省最先爆发大规模骚乱。英印军队采取恐怖手段实行镇压,警察和骑兵走上街头大规模开火,起义者则占领火车站、电报局和电话局,阿姆利则市作为锡克教的圣地,抗争最为激烈,有近千人被英印军警当场打死,此后更大规模的暴动席卷了大半个英印殖民地,印度总督鲁弗斯 艾萨克斯被迫宣布进入紧急状态。
丘吉尔对目下大英帝国江河日下的处境心知肚明:“悲观主义者正在毁掉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一个帝国……”
戴维贝蒂苦笑:“那么乐观主义者呢?”
“乐观主义者在思考,从今往后,所有的帝国首先都是思想的帝国。”
丘吉尔似乎意有所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