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感到害怕,董振堂看着他,悠悠道:“西北回族自明朝以来就成规模的居住在陕西,当时陕回信仰的是格底目派老教,老教的传统就是反对干预其他宗教和教派的事务,推崇宗教信仰自由,尊重他人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非常具有包容性,也强调对国家的忠诚……”
明朝时,格底目派信徒的中坚力量是卫所的军官,他们有世袭的军职,保证了家族势力不会因为科举落榜而中断。不能继承军职的子弟则往往选择参加科举、研究经学或经商。整体而言,格底目派一直尊重其他宗教信徒的生活习惯,你信你的,我信我的,互不干涉,回汉军民之间的通婚也很频繁
到明末很多回族士兵还参与了明末的农民军大起义,著名的革左五营里面就有一个老回回马守应。清军入关以后,在西北积极抗清的米喇印、丁国栋等人,也都是老教教民,他们以东晋时前凉政权的开国君主张轨自居,也反应出了当时中华民族逐渐形成的大趋势。
张轨在五胡乱华时保西凉一方净土,保护了大量汉族民众不受胡人军阀的屠杀凌辱,米喇印、丁国栋作为回人却自比张轨,便说明着他们比起满清这样的外来势力,更认同明朝代表的正在形成当中的中华民族。
在吴三桂的协助下,清军最后将西北的格底目派军官势力连根拔起,信教群众也大批被屠杀。之后,清廷对于格底目派信徒一直提防歧视,想方设法进行限制,康乾以来格底目派老教的地位才逐渐被苏菲派新教取代。
新教远比老教封闭保守,教权性质也更浓厚,清廷为了八旗集团的统治方便,扶持新教以抑老教,刻意利用西北教派、民族之间的冲突挑拨离间,以此加强八旗的统治地位,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陕甘回乱这场空前的大浩劫。
在回乱中,不止回汉之间互相仇杀,回族内部由于清廷挑拨离间形成的不同教派也一样互相仇杀,哲赫忍耶派成为了回变主力,虎非耶派则和清军合作,这场灾难的责任,毫无疑问应该归结在清政府头上。
董振堂低语道:“东干人讲陕西话,说到底与我们同文同种,假使到今日还要清算东干人参与回变之事,那要不要清算湘军当年屠戮江南之事?今天湘军后代也一样能成为保家卫国的红军战士,我们连日本人都能合作,更何况是流落中亚还坚持汉语的东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