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人供应给他们的物资,红军的潮水自然就会退去。
“现在……只要白卫军谨慎一些,只要我们保持慎重就不会有任何威胁。”盖达将军信心满满,“统帅部给了我一切支持,请诸位放心吧!那些白契丹和布里亚特鞑靼是没法杀到鄂木斯克来的。至于支援新西伯利亚的部队,我也已经派过去了,诸位不要过分担心。”
就像后世的某些人口中的“黄俄”一样,白卫政权在不断向德国人割地求和的同时,毕竟还要树立自己的大俄罗斯民族主义旗帜,那最好的办法当然就是把远东红军打成中国人的傀儡,也就是所谓的“白契丹”。
鄂木斯克当局的官员多是十月革命期间逃离俄欧地区的流亡贵族,也有一部分人是本地的资产家和缙绅地主。在去年社会革命党和孟什维克派联合统治鄂木斯克的时候,鄂木斯克的政府里就算是装点门面,最起码还有一半以上的职务归属于富农和贫民,现在政府却成为了清一色上流阶层的俱乐部,高尔察克集团的成色可见一斑。
达官贵人们固然对盖达将军的畏敌如虎有所不满,但若真能如其所言,等到红军的补给消耗完了以后他们就会自行退去,那实在再好不过了。
“再说了。”盖达将军哈哈大笑的时候,离他比较近的几位官员甚至还能从这位司令的嘴里嗅到一股浓浓的酒气,“等到奥伦堡方向的战事结束以后,西方集团军和奥伦堡集团军也会赶来增援,在这之前我们为什么要急于和红军会战?”
盖达完全不把此前高尔察克亲自在统帅部做的部署当回事儿,东方白卫军各部之间的各行其是已经到了这种地步,远在奥伦堡的杜托夫还不知道西伯利亚集团军对他寄予了这样大的厚望,因为杜托夫正面临着远比盖达更棘手的问题。
斯大林和图哈切夫斯基带领的那支红军残部,被堵在乌拉尔河西岸断绝补给以后,不仅没有溃散,反而越战越强,除了奥伦堡还算稳固以外,乌拉尔河下游和里海北岸的许多城镇都被红军占领,斯大林在当地吸收了许多不满于白卫当局土地政策的农民参军,红军的兵力不仅没有减少,反而还增长到了四万,越剿越多。
奥伦堡下游的里海北岸地区,是古代阿斯特拉罕汗国骑兵曾经纵横过的草原地带,本来并不利于冰上长征的红军在这里打游击。可是高尔察克的东方白卫军和里海北岸的哥萨克盖特曼们关系处得很差,这一带的哥萨克军队都不配合奥伦堡集团军的行动,致使乌拉尔河西岸的包围网处处漏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