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776章

国学生留法由来已久,早在 1士李鸿藻家本是邻居,李鸿藻既是孙宝琦的顶头上司又与其父户部侍郎孙诒经是好友,在李鸿藻的推荐下,其子李石曾遂与张静张江、夏循垍等三人以驻法大使随员的身份到了法国。

李石曾先花了半年时间学习法语,1习过程中,李石曾接触到了自法国启蒙运动以来诸多的先进思想,在这些思想中,他尤其对拉马克的进化观、孔德的社会历史观以及蒲鲁东的社会主义颇为钟情。毕业后,他又受到了克鲁泡特金的互助论等的影响。

1术与普遍文化、改进社会的理想。在教育方面分别设立学校和介绍留学两方面。1908年至1913年,李石曾招收四批工人,共计68名。到巴黎后,一部分人进入豆腐工厂,另一部分进入地浃泊、菲斯沟司、瓦尔斯等地的工厂做工。为了提高他们的文化和工艺水平,李石曾在他的豆腐工厂办了一所以工兼学的夜校,让工人白天上班,晚间上课,学习国文、法文、数理化和修身等课程。李石曾、蔡元培等人曾亲自编写教材和授课。

这些以工兼学的工人响应李石曾“勤以工作,俭以求学,以进劳动者之智识”的主张,成为中国最早的勤工俭学者。

李石曾算得上是中国学生留法事业的开创者和先驱人物,不过他的个人命运嘛……从1校,在政治上也深受吴稚晖的影响,就此成为国民党中右翼派系的代表人物之一,在国民党与北洋政府合流以后,李石曾就跟着吴稚晖一同策划了不少对社会党人的迫害乃至于是屠杀行动。

解放战争末期,北洋军不断溃败以后,李石曾见局势不妙准备逃入天津租界,但在这之前就遭到红军逮捕,经过公开的审判以后,被判处了十四年徒刑,中间因为表现良好受过几次减刑,估计这两年就快放出来了?

李石曾和吴稚晖,在辛亥革命前后都是中国无政府主义的主要倡导者之一,像普鲁东的学说、克鲁泡特金的互助论等等,有带有安那其色彩的思想学说也都是由他们翻译引进中国的。但到解放战争的时候,中国的无政府主义者群体发生了一次决定性的分裂,他们或者选择支持袁世凯,或者受林淮唐的影响走向马克思主义,不少过去的同志、老友不得不在战场上正面对垒,鲜血埋葬了短暂跳动的安那其之心。

晚清新政时的进步者,辛亥革命时的进步者……其实很大一部分人都没办法像梁启超那样,抓住时代的脉动,不断完善自己的智识和立场,跟随历史的潮流一起进步。

更多人是像李石曾这样,曾经对中国人民做过一些称得上功绩的事情,但最终却走向了一个十分可耻的结局。

革命,自有其逻辑和动力,不为尧存、不因桀亡,也不等待任何功臣和英雄。

在巴黎十三区的意大利广场附近,现在还建有一所中法友谊大学。这本来是欧战期间,法国资产阶级政府为了拉拢中国站在协约国一方参战搞的事情,当时法国以“退还庚子赔款”的名义,把这笔钱拿来在巴黎和里昂各建了一所“中法大学”,只是结果丝毫没有影响到中国政府的决策。

林淮唐也看得很清楚,当时的法国资产阶级政府为了博取中国人民的好感,骗取中国人民去为法国人的帝国主义争霸战争当炮灰,在口头上自然是无所不用其极,然而即便如此,他们也只是嘴上“惠惠”而已,口惠而实不至,说什么要把庚子赔款退还给中国,可是实际上却成立了一个“庚子赔款退还委员会”,规定退款的一切用途都必须经过这个几乎都由法国人组成的委员会批准才行。

那两所中法合作大学,一切管理权也都把持在委员会控制之下,从大学建立直到法国资产阶级政府逃亡北非,期间总共也不过招收了四百名中国学生而已。

直到法国1的校长和教务长,等于是把这所大学主要的管理权也交给中国人。

中法友谊大学现任的教务长,就是陈独秀的长子陈延年。

中国同志在法国

工作者,还有许多人,例如曾做过湖南人民大学校长的徐特立,就在巴黎担任第三国际教育、科学及文化委员会的主任,还有像徐悲鸿,成为了巴黎国立美术学校的第一名外籍教授,还有一个叫曾琦的年轻人和法国国内的许多索雷尔派国家工团主义者混得很熟,据说在巴黎名气不小,频频在国家工团主义的报刊上发文章。

其他在诸如施耐德、雪铁龙、雷诺、标致等工业企业工作的中国同志,数量就更多了,他们中有很多人是因为法国战后劳力不足,所以作为劳务人员赴法工作的,拿的工资与法国公民相同,并且还能多拿一份驻外工作的津贴,这些人主要是以钢铁、船舶、汽车制造等行业为主的

不想错过《民国不求生》更新?安装晋江文学城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