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条无畏级的战列舰……
很快里德听说广播电台也被收复,在他赶去电台的时候,一路都是嘈杂的声音——汽车的喇叭声、人的喊声、远处传来的枪声。全城依旧动荡不安,在郊区还有少量英军部队,但格拉斯哥的包围算是完全解决,饱受饥饿考验了近三个月时间的格拉斯哥人民重获新生。
已经初具新政府规模的格拉斯哥战斗行动委员会,则开始发挥起了调配物资的能力,保证这座城市没有在解围以后发生了什么重大的混乱情况。
年迈的汤姆曼恩主席还在日以继夜的工作,精力旺盛又野心勃勃的两名年轻人墨索里尼和莫斯利则继续发挥重要作用,至于里德,他没有试图在格拉斯哥诞生的革命政权里谋求政治地位或是一份什么样的工作,只是继续做着自己记者的工作,但由于他过人的胆识和极具吸引力的文采,里德还是赢得了格拉斯哥人民普遍的喜爱和拥护。
就在城市解围的第一时间,战斗委员会就为里德联系到了美国驻英大使馆,一辆从爱丁堡赶来的小汽车,使用外交牌照,很快就来到格拉斯哥火车站附近等候里德,只要他愿意,就随时可以回到更安全的美国去。
里德自然拒绝了这一提议,他要亲眼见证英国革命的胜利,也要见证伦敦那面大不列颠米字旗的落幕,日不落帝国将要下山了,新生的不列颠联盟共和国,则将从炽热的熔岩里迸发出来,和法兰西公社一起结成欧洲最稳固的国际主义革命战线。
“是林淮唐书记长发来的电报!”
在电台,好几名在战火中也坚持穿着讲究的老小姐电话接线生,拿着从中国发来的电报欣喜的叫了起来。她们一个接一个的围住里德,描述林淮唐向刚刚解围的格拉斯哥人民所做的一番慰问,这位在国际上声望卓著的书记长,也被英国人民视为他们在亚洲的重要朋友,国际志愿旅的到来大大改善了中英两国之间的关系,在普通英国人的眼里,中国人或是其他东亚人民,多多少少带有一点帮助他们解放的色彩……
第二百二十一章 不列颠联盟共和国
世界各地的消息纷至沓来。
在桑给巴尔,德国和奥匈的两支海军舰队已经完全控制了当地局势;在非洲之角的吉布提,英国人宣布停止抵抗;在印度次大陆的锡兰岛,这处战略要地也很快被东征的德奥海军舰队所占领。
在伦敦,革命者和政府军之间又继续着你死我活的激战。
由于美国停止了对伦敦政府的一切援助,王室和政府在不列颠岛上的政治生命便很快进入最后的倒计时。关于王室将要“移驾”加拿大的小道消息也不胫而走,有门路、有地位、有财产的上流社会人士,便各显神通,开始向海外逃亡,伦敦财、政两界的显要人物一下都没了踪迹。
就连不少英国军队将领也擅离职守,“run”去国外,本来还算稳固的伦敦周边地区战局顿时瓦解,国际志愿旅很快就沿着泰晤士河的方向,一路朝伦敦市区方向前进。
黄公略在革命军的温布利战线上见到了熊雄,两位同样来自于中国的国际主义战士终于会师,并得以有机会在紧张万分的战火中暂时喘一口气,道道家常与故乡的往事。他们的耳边还在不断响动着炮击声,从1925年的二月开始,就有大批英国陆军的炮兵部队,开始向起义者成建制投诚,革命军很快便在伦敦北面的高地上组织起了一支规模庞大的炮群。
若非菲利普 斯诺登不愿意用猛烈炮火过分摧毁伦敦市区内的众多历史建筑物,可能现在起义者就已经在白金汉宫里跟国际志愿旅一起过中国新年了。
就在温布利的革命军战壕里,斯诺登又接见了好几名从伦敦里逃出的有政治影响力的人物,物其中包括詹姆士 麦克斯顿,约翰 惠特和大卫 柯克伍德等著名的下议院议员,也包括英国最著名的革命社会主义者之一约翰 麦克林,英国国际工团主义者的代表沃尔特 西特林,矿工联合会主席亚瑟 詹姆斯 库克,费边社的创立者和主要领导人悉尼 韦伯……
这些形形色色的政治要人聚集在温布利,并由亚瑟 霍纳选定以1923年修筑落成的温布利球场为全英劳联会的代表会议场地。
温布利大球场外墙由强化混凝土覆盖,是结构主义建筑风格的先驱,球场正门的前有一对白塔,此设计源自英属印度新德里的总督府,现在则被挂上了带有镰刀、斧头、火炬、麦穗等等新标识的英国国旗。
两个半圆形的纵长场地,已经聚满了参加会议的重要人士,熊
雄也想起了1923年时他初到温布利就是在这座大球场观看了英国足总杯的决赛,当时那场比赛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