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领海内的权力,地位当然一落千丈。
到欧战爆发和中国发起两次对日战争的时候,英国人便撤销了中国舰队的编制,并把原来的中国舰队与东印度舰队、太平洋舰队,一起合并为远东舰队。
现在担任英国远东舰队司令的就是英国本土爆发革命时,被丘吉尔紧急派往新加坡的亲信海军计划司司长汤姆 菲利普斯——此时他正乘坐敏捷号战列舰向赤道以南的澳大利亚地区撤退。
按照菲利普斯将军自己的话来说,这不叫撤退,而叫向南进攻,但对这支仓惶逃离新加坡的远东舰队大多数官兵而言,毫无疑问他们正在干的事情就是鼠窜逃亡,因而海军士兵的士气均十分低落,战斗意志消沉,军官和水兵之间也由于对英国革命的看法不同而相互猜忌,菲利普斯将军因担心水兵效仿胡德号起义造反,甚至下令收缴了所有水兵手里的子弹,并且对舰上的弹药库也严加管理,不许流出一枪一弹。
远东舰队在开出新加坡以后,沿途在婆罗洲岛附近的海域,就由于水兵和军官间的矛盾,使得一艘5600吨的亏蚀级二级防护巡洋舰“多里斯”号与友舰碰撞,最后因战损被迫沉没。
另一艘海洋号战列舰虽然没有因事故沉没这么严重,但也因为发生水兵哗变,致使舰上锅炉受损,航速受到严重影响。
其他还有另外的几艘小型军舰,也各有问题,总之由于远东舰队内低迷的气氛,这支规模不小的海军舰队战斗力其实大成问题。所以哪怕是菲利普斯将军这种丘吉尔一手提拔起来的莽撞亲信,也不太敢指挥这样一支状态糟糕的舰队,去同德国人或中国人交战。
如此态势,远东舰队只得在一枪不放的情况下主动放弃新加坡。
而这也几乎意味着英国人将他们在东南亚的殖民地,全部放弃,甚至就连印度……考虑到苏伊士运河、红海的吉布提、印度洋的桑给巴尔岛和锡兰岛,目前都被德国海军占领,英国再想要守住印度也是极为困难的事情,现在失去新加坡以后,希望就更为渺茫。
开出卡里马塔海峡的远东舰队,还从新加坡带走了大量英国殖民政府的官吏、陆军和空军军人、侨民及其家属……活像一只难民船队,臃肿更胜于日俄战争时满船都是煤炭的俄国波罗的海舰队,踽踽而行,看起来便是一副不堪重负的模样。
菲利普斯将军遥望海平面上远去的马六甲海峡,不禁悲从中来,他在新加坡还是留下了一部分军队,但总的数量已经很少,既不能抵挡住中国海军,也不能从德国海军手中保持独立地位。曾经见证了大英帝国万世荣光的新加坡,现在估计已经陷入空前的恐慌和混乱中了,那些级别较低的公务员、出身平平或是比较贫穷的英国侨民,当他们知道保卫新加坡的远东舰队已经离他们而去时,又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呢?
舰队这时已靠近雅加达,荷兰人也派出两艘军舰来同英国远东舰队接洽,同英国殖民当局不同,荷兰人对德国海军所抱的希望还比较大。
毕竟荷兰在欧战中并不曾同德国为敌,并且荷兰女王威廉明娜的丈夫就是来自德国的梅克伦堡-什未林公爵,荷兰与德国这些年来一直保持着比较友好的关系。
过去荷兰人能够在英国羽翼庇护之下,保存他们的东印度殖民地,那么今后荷兰难道就不能接受德国的保护吗?顶多就是把过去英国人在荷属东印度群岛拥有的种种特权和利益,转让给德国罢了,这对荷兰政府来说谈不上是什么损失,只是换一个新的保护者。
荷兰政府的外交策略十分灵活,虽然威廉明娜女王已通过私人渠道与德国政府联络,准备开始寻求德国海军的保护,可是荷属东印度群岛的殖民地政府当局,对待经由此处逃亡澳大利亚的英国远东舰队,态度还是十分友善。
英国虽然衰落,甚至有些万劫不复的味道,可荷兰政府也不打算把英国人得罪到死,双方好歹也有近百年的合作历史,无论形势如何发展,雅加达当局这时候还是给菲利普斯将军送来了大批食品、衣物、军用补给品和海军需要的煤炭、石油等燃料。
荷兰政府唯一的请求,只是建议英国远东舰队不要进入雅加达的港口内停泊休整或是补充煤炭。
菲利普斯将军在敏捷号战列舰上,见到了特地从雅加达乘船赶来的荷兰东印度总督,菲利普斯将军对荷兰政府目前采取的态度既感伤又没有什么别的办法,只能选择接受援助物资以后就离开雅加达,尽快赶到更安全的澳大利亚去。
不过荷兰的这位总督,还是以比较友
善的立场提醒菲利普斯说:“中国政府已和我们接触……中国政府提出在中立国暹罗的首都曼谷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