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番激烈的空战厮杀以后,德军以轰炸机为主的机群编队显然不是马尚德这支战斗机编队的对手,共有五架名义上属于印度共和国的军机被马尚德所部击落,红空军这一边则有两架战斗机因伤迫降,由于降落区属于印度联盟军的控制范围,所以飞行员并无大碍。
马尚德继续带队追击德机一段距离以后,才在黄昏时分选择了返航,当这几架空五战斗机降落回印度联盟控制的简陋机场时,一群踏着草鞋的联盟军战士就围了上来,以最热烈的欢呼向英勇的志愿军飞行员们表示最高的崇敬。
在马尚德的背后,就是静默的喜马拉雅雪山,这座山脉就像是古老的历书和神圣的梵典般,以岩石的书页记刻下印度次大陆上所发生的兴衰荣灭与史诗挽歌,逶迤的峻岭向志愿军飞行员们所战斗着的比哈尔、孟加拉和阿萨姆三省交界地带,投下一抹巨大的阴影,马尚德也被笼罩其中。
他抬起头,望着北方那好像贯入云际隔绝了一个世界的雪峰,再看看东方阿萨姆地区的群峰林立,不得不在心下感叹,中国要想直接援助这些印度的革命者,将会是一件多么千辛万苦的事情!
事实上,马尚德指挥的这支远道而来支援印度劳动人民的志愿航空团,在经过了长达近一年的战斗以后,也由于严重缺乏修理、更换的零部件,面临着极为糟糕的损耗问题。
志愿航空团从初到印度的三十六架飞机,到现在因战斗损失了十七架,因零部件损耗问题又损失了六架,仅剩下这最后的十三架战斗机。
“同志们,志愿航空团很难再承受起这样的胜利!再这样赢下去,很快航空团就会连一架飞机都不剩了。”
马尚德的话顿时使机场原本喜气洋洋的气氛沉了下去,印度联盟军的同志们如今处境并不好——更准确一些来说,应当是他们如今的处境相当糟糕!
在英国人的殖民统治瓦解之际,印度只有一个具有强大影响力的政治组织,那就是国大党。印度的社会主义革命者长期以来并没有组建属于自己的政治组织,而是依附在国大党内部进行活动,他们政治上信仰的虽然是法国社会主义与中国君汉主义的思想理论,但在具体实践过程里却把国大党的政治领袖们当成了崇拜和言听计从的对象。
1922的赤色之夏使这些社会主义者们在国大党内部失势——
当年国大党正趁着英国无力维持海外殖民地的机会,在全印度范围如暴风骤雨一般飞快攻城略地,不断扩大着自己的控制区域,直到他们在印度中部遭到了英印军队的猛烈反击,扩张势头便骤然停止。
国大党的领导人将1922年攻势的失败归结于社会主义者,像甘地和尼赫鲁就都认为是由于社会主义革命者将特拉凡哥尔的摩诃罗阇和他大部分家人全部处决,才导致了印度中部的封建王公们倒向英印军,而且还使得印度大部分的柴明达尔地主开始严重不信任国大党。
但其实事后复盘,就能很容易理清楚事实。
国大党在1922年以前的迅猛扩张,并不是由于印度独立武装多么强大,而是因为彼时英国还未实现和同盟国集团的完全和平,其主力部队必须留在欧洲应对德军攻势,等到柏林和会结束以后,英国就得以调动资源支援英印军队,这才导致了国大党扩张势头遭到遏制。
但国大党领导人们并不愿意承认这一更为合理的原因,他们把自身同英印军客观上实力差距导致的失败,完全归结到了“印度社会主义者的背叛和中国人的阴谋”之上。
1922年的赤色夏天以后,国大党内部的民族主义者们便和社会主义革命者们渐行渐远,矛盾已经酿成,分裂也越来越公开化,只是由于印度的社会主义者迟迟没有建立起完全属于自己的政治组织,因此他们在此后还是不得不挂靠在国大党的名义下又进行了数年活动。
直到1925年。
1925年英国革命的胜利,也极大改变了印度战场上的格局。本来英印军在1922年以后已经重新在印度的南部和中部站稳脚跟,并开始逐渐反攻,艾萨克斯总督组织起来的好几次攻势,甚至使得英印军重新回到了恒河流域,对国大党政权的生存都造成了巨大威胁。
第二章 新形势
然而随着英国本土的革命爆发,英印军又一次丧失了所有外部援助,德国人也在此时占领了锡兰岛,对印度南部造成新的威胁。艾萨克斯总督在意识到未来不再会有任何援助之后,在
印度南方重整了他的部队。他现在只能依靠在海德拉巴和迈索尔的王公帮助下稳固阵线,重夺印度北方已经化为幻梦。
可国大党政权还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