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806章

德国这样一位更加粗暴的霸主,也给受压迫民族带来了更大的战略回旋余地。

1926年,在奥匈帝国势力范围南围部,爆发了一次疑似塞尔维亚支持的泛斯拉夫主义革命,给奥匈帝国在这里的霸权带来了严重威胁。奥地利皇帝卡尔设法挑拨了克罗地亚人与塞尔维亚人的矛盾,并建立了一个克罗地亚人主导的泛斯拉夫主义的伊利里亚王国,使它和奥地利、匈牙利一起形成新的三元联邦,波西米亚的捷克人也靠着当地工业在战后的迅猛发展争取到了更多的自治权。

即便是塞尔维亚,处境也不算太差。

塞尔维亚是欧战的导火索,理论上在战后很有可能被彻底毁灭、吞并。但欧战对奥匈帝国的放血实在过于严重以至于奥匈帝国的兼并主义倾向已成昨日黄花,其标志性人物,例如弗朗茨 康拉德 冯 赫岑多夫伯爵以及蒂萨 伊什特万,都被排挤到边缘位置。作为代替,外交部接手了战后和平进程的策划工作,其主要目标是在战后建立一个名义上独立的塞尔维亚。这一立场也得到了德国人的认可,自1915年起,德国就一直建议建立一个统一的塞尔维亚——黑山王国作为奥地利的附庸国。

在带有惩罚性质的《瓦托尔茨条约》中规定,马其顿和尼什被并入保加利亚,作为补偿黑山被并入塞尔维亚,但是失去了海岸线,军队也被限制在了一个微不足道的数量,再加上沉重的战争赔款,就连经济自主权也因为同奥地利签订的自由贸易协定而完全丧失。虽然卡拉乔杰维奇王室被保留了下来,但是还是在奥地利的压力下组建了一个亲奥政府。

根据条款内容,彼得一世退位,亚历山大二世即位,塞尔维亚的国家状况十分糟糕,可总算是免于了亡国的命运,这也给巴尔干地区的混乱留下复燃的种子。

在拉丁美洲,事态的发展也如脱缰野马一般令人吃惊。

美国在整个二十年代都受困于严重的大萧条和经济衰退,这使美国人在短时间内再也无力干涉拉丁美洲世界的任何政治变化,美国不得不重回到孤立主义的旗帜下,拉丁美洲则抓住时机,获得了一个政治上进行大变革的窗口时代。

1926年,巴西最具声望的总统候选人之一圣保罗州州长华盛顿 路易斯 佩雷拉 德索萨被刺杀后,联邦军队进入了该州,巴西内战因此爆发,周边国家,阿根廷、智利、委内瑞拉、巴拉圭和玻利维亚纷纷对巴西内战施加干涉,使得这场内战几乎演变成了拉丁美洲世界的一场小型世界大战,战火持续燃烧,直到1928年巴西新共和国举行首次大选,若昂?佩索阿领导的共和党大获全胜以后,才算暂时告一段落。

受这场南美洲的小型世界大战影响,委内瑞拉也发生了政权更替,玻利维亚则在1929年为争夺北查科地区的出海口,向巴拉圭宣战,查科战争爆发。

战争初期,巴拉圭由于战争准备不足且装备陈旧,缺少武器,甚至有的士兵没有枪支而使用弯刀作武器,巴军因而明显处于下风。玻军实力占优,准备也更为充分,连续拿下北查科的科拉莱斯、托莱多和博克龙等3座堡垒,玻利维亚的如意算盘是凭借战场上的有利局势获取谈判优势,迅速结束战争,保住胜利果实。

然而巴拉圭在外交上没有做丝毫让步,反而进行了利用谈判机会进行全国总动员,巴拉圭军队的总兵力很短时间内就从3000人膨胀到六万人,双方的血腥拉锯持续了数年时间,直到玻利维亚军队在德国顾问的指挥下于“七千米战役”中草率反击,导致玻军2个师被全歼,玻军自此一溃千里,此后半年左右的时间内巴拉圭军队大获全胜,玻利维亚则失去大片领土,德国第一次试图利用美国陷入经济衰退的机会,在拉丁美洲扩大势力范围的努力,也以失败告终。

历经3年的查科战争,使两国共死亡10万余人,其中玻方约6万人,巴方约4万人,超过了这两个小国每年的人口增长数,使这两个本不发达的南美国家被拖到了崩溃的边缘。而对于战败玻利维亚的损失更加惨重,加上1883年硝石战争的失败,玻利维亚自独立后已经丧失了约50的领土。

巴西内战和查科战争的另一个影响,就是使得置身事外的阿根廷在拉丁美洲世界逐渐获得了很高的威望,同样置身事外的智利则在这期间卷入一场规模浩大的革命运动。

在第三国际巴黎总部的众多代表中,就有一位来自智利的重要人物,他就是智利空军军官马穆杜克,此前英国革命期间,正是马穆杜克极力劝说第三国际组织一支国际志愿军前往

英国作战,他自己也由于丰富的军事履历以及受到智利现政府排挤的背景,逐渐成为第三国际的一位重

不想错过《民国不求生》更新?安装晋江文学城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