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护马穆杜克的空军军官给软禁了起来。
于是乎情势大变,不久以后便有两架战斗机呼啸着飞向拉莫内达宫的上空,天边隐约传来爆炸的轰响,腾起滚滚硝烟。
留守在智利社会党改组委员会总部的伍中豪,在二楼阳台上刚好看到这一幕,他手握一杯咖啡,野坂参三和阿连德则在一旁吸着雪茄烟,阳光透过飞机抛洒的香烟落在三人身上,使这一片阴影中多出几抹光辉。
伍中豪在圣地亚哥当然不能穿红海军的军装,他穿着一件简易的短款风衣,在这闷热的天气里有些别出心裁。总部中的其他工作人员都在忙碌着全圣地亚哥乃至于是全智利工人的动员计划,野坂参三为此付出很大心血——他和伍中豪现在一起担任着智利工人联盟的顾问职务。
马特律师最后走到阳台,中国社会党奉行的世界革命政策是有意识的去帮助国际上的兄弟同志,但绝对不进行遥控式的操纵指挥,更不会为外国的兄弟党、同志党空降几名中国培训的领导人。
这种做法有好有坏,坏的一面就是可能出现目前印度那样的情况,让罗易主席这种德不配位的人身居高位,但好的一面,就是可以使外国的兄弟党派在激烈的革命斗争中,靠自身的组织挑选出如马特律师这样真正兼具立场、决心和能力的革命领导人。
否则,全靠林淮唐的空降遥控,那林淮唐又怎么能确保自己一定能从罗易和巴克塔中选出正确的人选,他又怎么能确保自己选出来的革命领导人不会是两面人达维拉或者优柔寡断的马穆杜克呢?论国际声望和根正苗红的革命资历,在第三国际做了好些年工作的马穆杜克可比马特强太多了,正按照“国际派”的做法,肯定是要由马穆杜克来领导这场革命。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那便是林淮唐相信假使没有来自国际的干预,本土革命团体就无法做出正确的决定,这就意味着,一旦脱离了国际,这一本土革命团体就会失去方向、就会变质和瓦解,这不正说明着这种团体本身各方面的组织都未能达到成熟吗?
揠苗助长是最不可取的做法,林淮唐也不希望出现本土派和国际派种种不必要的斗争。
“……货币宫的卫队正在和达拉维密谋集团的人交火,空军的飞机还轰炸了广播电台……现在广播电台被拥护马穆杜克将军的人马控制住了!”
“……空军用电台发表了声明,不是马穆杜克将军的声音,但落款是他,他们说目前智利遇到了严重危机,政府无力控制局势,总统必须将权力移交给军方……”
“有两辆德国产的a7v坦克,现在守在了货币宫的总统府广场那里!”
伍中豪知道德国的a7v坦克是全世界躯体最庞大的一款战车,重达32吨,成员编制也多达18人之多,除了车长、驾驶员、炮手、装填手各1人和2名机械师外,其余的全是机枪手。根据战斗需要,还会临时增加通信员、信鸽员和瞄准手等。
从外表上看,a7v就像一个大铁箱或者一个堡垒,火炮从车体前部伸出一截,2台100马力戴姆勒4缸直列水冷汽油发动机位于车体中部,发动机通过传动轴与车体后部的变速箱相接,由罗希林和克虏伯公司提供的车体装甲板前部装甲厚30 毫米,侧装甲15毫米,而底部为6毫米,最大的缺点是移动速度极慢,据说在欧战时的西线战场每小时只能前进9公里而已。
“蒙特罗政府用这两个大铁疙瘩来防守货币宫,倒是十分合适。”
第十二章 革命日
a7v在欧战时期技术还算先进,但放在1931年这个年代就已经大大落伍于时代了,当初还算强劲的火力,现在看来不过是一门26.3倍径的57毫米火炮而已。反而是火炮之外,a7v坦克还装有6挺马克沁7.92毫米重机枪,其中车体两侧各2挺,后部2挺,共备弹15000~18000发。可以说,这样的机枪火力配置使得a7v的四周形成了密集的火网,正好可以完全封死街道。
进攻货币宫的主力就是达拉维密谋集团策反的圣地亚哥驻军,共有四百多名士兵涌向总统府,但他们的攻势很快就被总统府广场前那两辆a7v坦克给拦住。
同时,拥戴马穆杜克的空军飞机也开始在首都圣地亚哥上空低空飞过,并且散发了大量号召市民起义推翻蒙特罗政府的纸片传单。
其中几张传单还飘到了伍中豪的手里,他把这张纸紧紧握在手里:“我们也该行动了!先生们。”
野坂参三问道:“马特先生,这一
命令应该由您来下达。”
年轻的阿连德也以充满希冀的眼神望着他此时政治上崇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