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811章

32万吨增至491万吨,煤炭由37万吨增长至3.6亿吨,粮食总产量8700万吨,是德国5倍,石油由0.2万吨増至680万吨,铁路里程7万公里,比德国多出1.3万千里,总里程仅次于美国。

在世界大战爆发的前夜,沙俄的石油开采量、木材输出量和锯材的产量都居世界第二位,棉纺织产量居世界第三位,机器制造品、焦炭和砂糖的产量居世界第四位,钢的冶炼量、铁、铁矿石、水泥的产量居世界第五位,等等……

在世界农业中,按小麦、黑麦、大麦、亚麻纤维的产量排名,俄国位居世界第一名;如按大牲畜的头数排名,俄国也可以排到全世界的第二名。

沙俄的主要问题在于它的大工业是靠出口粮食和石油换来的,并且农奴制虽然经过改革,但在农村还是保留了大量农奴制的残余成分,据1911年统计当时俄国全国只有铁犁420万把,铁耙不到50万个,几乎没有什么农业机械,而仍以1000万把木犁和2500万个木耙为主要农具。

看似庞大的工业产值,分摊到每个人头上以后就没剩下多少,沙俄在1913年的发电量人均才16千瓦时,最发达的莫斯科市区人均发电量也就才92千瓦时,作为对比1913年德意志帝国的人均发电量达到320千瓦时,美国1912年都达到了500千瓦时,在电气化方面沙俄远落后于其他欧洲列强。

在电信网络建设方面,尽管有外国资本和技术的扶持,但俄国的电话保有量发展在各大列强中甚至低于日本,到了1917年为止也就每千名居民中只有1.3部电话。从1887年到1913年,每100人人口的电话订户数量在俄罗斯从0.1部电话增至0.19部电话,在英国从0.5部电话增至1部电话,在德国从0.07部电话增至1.8部电话,在美国从0.32部电话到9.8部电话,在法国0.03部电话到0.78部电话,日本则为0.4部电话。

而且沙俄一年才只能生产100辆汽车,产能甚至还比不过如今东共联成员国中的朝鲜,仅相当于同期美国法国德国一天的汽车生产数量而已。

就铁路长度而言,沙俄时期的俄国确实位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但对于质量指标,例如每100平方米的铁路长度,俄罗斯帝国的指标与法国和英国的数据相比相差就非常大,并且沙俄的铁路大部分都是在欧战时期已经十分落后的单轨铁路。

这些数据更能反应出沙俄时代真实的经济发展水平,可以看出沙俄有着非常庞大的工业基础,但是整体工业的经济水平比较低,并且分布和发展都体现出一种高度的不平衡来。

萨文科夫主导的白俄政权并没有改变沙俄时期的大部分弊病,但在德国资本的刺激下,白俄在这十年间还是产生了至少表面上来看十分繁荣的所谓“萨文科夫经济奇迹”,使白俄的工业水平不仅恢复到了战前沙俄的水平,而且还在此基础上有了不小的增长,轻工业产值的平均增速高达8,重工业产值每年的平均增速也达到了5。

只是,这一经济成就不仅远逊中国,甚至也比1925年以后才重新迎来经济高速增长期的苏俄、日本、法国都要慢,仅仅高于1925年时才爆发内战并且放弃了所有海外殖民地的不列颠联盟。

且不论日本和法国,单说苏俄,虽然白俄丧失了乌拉尔山脉以东的广袤领土,但这些亚洲地区本来在战前的沙俄统治时期就是典型的“老少边穷”地区,人口稀少、工业基础极为薄弱,各方面的基础建设也几乎等于没有,苏俄很大程度上也可以说是在一穷二白的情况上缔造了工业发展的奇迹。

中国虽然给予了苏俄很大帮助,可是中国国力在整个二十年代相比德国尚有不小距离,能够给到的帮助也比较有限。

结果苏俄的轻工业和重工业发展速度,都达到了白俄的翻倍或接近翻倍水平,甚至在部分诸如人均发电量的指标上,苏俄还大幅度超过了白俄,只是由于白俄的基础国力比苏俄强得多,所以两国现在在各项工业指标的总产量上还存在一定差距,但是也足可以证明两种社会发展模式的差异是有多么的悬殊。

斯大林和图哈切夫斯基都对苏俄近年来的工业化成就十分自豪,但回到阔别已久的中国时,斯大林还是对中国同志的建设成绩十分惊叹。

他向林淮唐微微笑道:“捷尔任斯基同志身体大体还好,他主要是精力比较有限了,目前主要关心哲学方面的事情,很专注在研究您的理论上面,我国经济问题现在主要

是我抓的比较多,军事上的工作则主要是伏龙芝同志在做。”

林淮唐也哈哈一笑:“那

不想错过《民国不求生》更新?安装晋江文学城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