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问题都让里德陷入深思,他落笔继续写下自己的《中国书简》,并决定把中国革命以后产生的种种问题,都一五一十的介绍给美国人民——既然中国政府并不限制外界的褒贬,里德认为他也没有什么藏着掖着的必要,有些问题公开化反而可以避免不同力量之间的误判,避免不必要的冲突和悲剧。
时间很快就来到了十月十日,这是辛亥革命二十周年的纪念日,一个强大的中国已经屹立于三十年代的地球之上,未来又会如何呢?
里德走出房门,迎接他的汽车已经等候在院子外,街道上红旗招展、锣鼓喧天,欢乐之声直达天际,他对未来还是很有信心的。
第二十三章 共产国际论战
辛亥革命二十周年的纪念活动搞得极为盛大,来自五湖四海、天南地北,甚至是好些个国家的党政官僚、知识分子、工人代表、农村模范……都聚集到青岛来。
这些年来散布祖国大地各处的老社会党人,也都难得齐聚一堂。刘师复这几年来和老一批“黄花岗一代”社会党人疏远了些,因为劳工党的事情,刘师复也知道社会党内嫉恨他的人其实为数非常不少,但刘师复并不把这些事情放在心上,他认为自己已经摸透了林淮唐的真实想法,书记长是一位真正的社会主义者,书记长信任人民的自发组织能力,那自己就应该继续勇敢的干下去。
回到青岛以后,刘师复除了和劳工党中央的几位同志聚会以外,还在莫纪彭家里多次和廖仲恺聚餐。
廖仲恺是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同时还是中央革命政府国家计划委员会主任,是民主党派中最为位高权重的人物之一。他和林淮唐、和社会党人的关系,虽然不如梁启超那样亲密,可是作为计委主任,实际上对经济方面领域的管控权力,要比没有太多实职、更多负责监督的梁启超大得多。
刘师复又是国家监察委员会的领导人,他们两人的权力都相当大,私下聚餐当然不会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廖仲恺向刘师复传达了他在最高国务会议上,了解到的内容:“……师复,你今后来青,还是要多注意些。你平常在上海和南京的时间太长,对北方情况不能知根知底掌握,你知道吗?社会党内很多人都骂你叫作小扇子。”
刘师复失笑:“小扇子?那不是当年段祺瑞的白面军师徐树铮吗?”
莫纪彭说:“社会党内大抵就是这样看你,这个大抵,意思就是十个人里就有七八个人这样看你。”
廖仲恺又说:“这几年来你们劳工党负责搞监督,工作卓有成效,不知道弄下去了多少社会党的高官显爵啊!人家党内原则上是不能不服从书记长提出的宗旨,可是在细节上,人们都说书记长讲过民主监督的办法是要主张和风细风雨,刘师复却搞成暴风雷霆。”
“社会党内对你有意见的人,我也都很熟悉。”莫纪彭说道,“许多同志不要说是对你,就是对书记长都是有意见的。他们质疑人民内部是否存在着矛盾,他们说‘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普遍认为民间出现经济主义闹事的情况,要由领导上的官僚主义负主要责任,是不公平的。”
刘师复问:“那他们认为应该是由什么问题来负责任?”
廖仲恺低声沉吟:“财经委和计委里都流传这么一句话,叫做闹事没好人、好人不闹事。私底下甚至有个别人提出,书记长是不是右倾了?有人说书记长太看重白面书生,不替跟着他革命几十年的功臣说话。”
说到这里,刘师复想想也说:“这些年来我大部分时间都在各省市县做实地调研,大多数政府基层干部当然很抵触来自外界的监督,也有人说‘党给群众撑腰,不给干部留脸’,不少基层党员干部工作消极,想躺倒不干,有的甚至提出退党。但总体而言,我认为形势还是非常好的,也有相当多老百姓从新的社会主义政治生活里感到翻天覆地,认为新中国的官确实和过去旧社会的官不一样了。”
廖仲恺看了看刘师复,说:“时爽总理认为呢,只要真正做到分配公平,讲清道理,人民是不会闹事的。”
“总理的意思是?”
“他的意思就是,经济主义的闹事问题,来源是生产力发展不够,只要继续发展生产力,再调整一些具体的政策,运用体制内力量就可以解决这些问题。”
“是有点唯生产力论的意思。”刘师复又看向廖仲恺,“夷白先生,您认为书记长是怎么想的呢?”
廖仲恺一提到林淮唐,笑容便浮到脸上
,他是真心实意佩服林淮唐,也是真心实意的崇敬林淮唐,甚至到了超过崇敬孙、黄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