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876章

逐驱舰了。

鄱阳湖级在设计之初,有a、b两个改造方案。两个方案均搭载新制式化的5座双联装60倍80mm高炮,实际口径大约为76mm,每门备弹250发。

但布置方式不同——a案的舰桥位置不变,将3座高炮布置在中部。为了节省重量,二号高炮的结构被简化。而b案则将舰桥向中间移动,高炮集中布置在艏艉方向上。

由于受到波浪的影响更大,所以所有高炮都有全周式防波罩。此外,两个方案均搭载了4座双联装25mm机炮,高射装置和机炮射击指挥装置则都是采用了中国自行研发的新式信号。

根据试算,改造后的a案鄱阳湖级防空驱逐舰公试排水量4358吨,航速31.5节,续航距离3760海里。总体而言,这一方案的防空性能依旧不算出色,可以作为水雷战队的旗舰,但要充当未来联盟舰队的防空主力,就比较困难了。

所以在这基础上,红海军又和日本人民赤海军联合起来,决定研究实质为大型化驱逐舰的防空舰,为了尽可能压缩建造费,将采用更轻的船体和动力系统。相较于轻巡,这种大型化的驱逐舰舰内各设备更加简化。同时考虑到驱逐队将由更大型的旗舰指挥,还可以节约居住等方面的空间。

谢葆璋提出的要求,航速方面是要达到35节,续航力则要达到能够以至少18节的速度航行一万海里,并且还要配备能够救援迫降飞机用的摩托艇,这样才能符合未来太平洋大海战的各方面需求。

经过工程部门具体的试算,满足谢葆璋要求设计的标准排水量3700吨,公试状态达到5000吨。为了满足35节航速,主机出力需要75000马力,并采用高温高压锅炉。而满足18节一万海里的续航力则需要1200吨重油,这从排水量上来说完全是轻巡了,这时的建造计划考虑建造多艘同级舰,从建造费上来讲,这种设计是绝对不可行的。其次,这种贵重的5000吨级舰本身还需要其他驱逐舰来护卫。

所以这个计划就完全行不通,结果是又不断修改,包括基本的参数,舰装,指挥装置,对潜设备,动力方面的要求,还有续航力的要求,各方面性能数据一再修改调整,又连续推出多个方案,最后在松田千秋的建议之下,谢葆璋终于同意将航速标准下降到33节,续航力也降低到18节8000海里。

之后又经过部分修改,才最终敲定为鄱阳湖级防空驱逐舰的c方案,其水线长132米,公试排水量3470吨,为了控制排水量,船体构造的设计上中国的造船工程师们下了很大功夫,甲板平面在一号炮塔前面下降,新高炮的身管长减小到65倍,为了维持高仰角时的射速,鄱阳湖级的炮塔也采用了很多复杂的设计,最终才达到了国防部勉强能够接受的性能范围。

动力系统方面,则是采用2组蒸汽轮机和3座锅炉,二轴推动。主机出力52000马力,航速33节,并且为了尽量缩短舰长、减少排水量,前2座锅炉共用前部锅炉舱,最后1座锅炉则搭载于后部锅炉舱。这样,鄱阳湖级防空驱逐舰就实现了单烟囱排烟。

另外,鄱阳湖级最终开始建造的时候,还打破了以往驱逐舰的设计惯例,将左舷轮机配置在前部轮机舱,右舷轮机配置在后部轮机舱。这是为了将两组轮机独立分隔,以控制损害范围。巡航轮机分为高低压两部分。通过将巡航轮机排气导入主轮机的低压部,可以减少巡航时的燃料消耗,并减轻了巡航轮机的重量。

现在的联盟舰队中,已经由中方建造并提供了一艘鄱阳湖级防空驱逐舰,朝鲜也提供了一艘,日本方面的造船产能则已经建造完成了两艘鄱阳湖级防空驱逐舰,同时,还有六艘同型号的防空舰正在东共联的船台上。

今后,在东亚造船和联盟造船这两个集约化的军用船舶工业托拉斯组建完成以后,东共联的军舰产能肯定还会再有所提高,完全可以超过英国,追赶德国和美国。

陈绍宽也是有一定信心,可能东共联在未来的几年时间内,舰艇制造技术完全比不上德国,产能也比不上美国。但反过来来讲,东共联的船舶产能追一追德国,军舰技术赶超一下美国,都是完全有可能的。

1936年的中国可能还只是世界上第四大甚至第五大的工业国,但整个东共联的工业产能全部整合起来以后,已经可以说是最少、最少,也是稳稳的世界第三大工业国,仅次于德国和美国,在规模上已经超越了法兰西公社和不列颠联盟。

陈绍宽看着海面上阵列

若云的庞然舰队,心情也和山本五十六一样,说不出的豪情万丈,这一代的海军军人生逢其时,是多

不想错过《民国不求生》更新?安装晋江文学城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