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900章

所有这类机械都被一线技工列在关键物资计划表上。

他们不是高高在上的政府官员,而是第一线的生产者,是在仓库里或在装配线上奋斗的工人,只有他们最熟悉组织生产的工作,也最能够解决各种细致入微的具体问题。

伊丽莎白 弗林要做的事情,就是满足一线车间和工厂提出的需求,这其实也是一项非常艰巨和伟大的工作,但有了大量一线工人主动、积极、热情的帮助,绝大部分生产组织和技术上的问题都在车间和流水线上就已经解决掉了,呈交到西北专署这里来的,绝大部分是不需要依赖工业方面专业知识的宏观问题。

威廉也是拥有丰富管理经验的工业企业经营者,他很快就理解了过来:“确实,组织工业生产最麻烦的地方,其实就在于负责管理生产的官员往往缺乏一线的技术培训和经验,手握政策制定权的人又不了解具体问题,假如拥有技术经验的人可以直接负责处理短缺问题,仓库里和装配线上的技工也能影响到政策,问题当然能迅速得到解决,生产动员也就不会出现任何混乱。”

第一百四十二章 林淮唐式动员

如此短的时间内,伊丽莎白 弗林就使华盛顿州的钢铁生产量增加了三分之一,妇女、残疾人和老年人也被动员起来,开始做许多他们能力范围之内的事情,就连十四岁以上的未成年人,西北专署对他们也有安排,伊丽莎白 弗林正让孩子们分担许多宣传方面的工作,整个西雅图因此在忙碌之中变得生气腾腾。

工业时代战争的基础是什么?是什么让现代国家的军队区别于封建军队,也区别于拿破仑战争之前的近代军队呢?

两个字可以概括这一切:动员。

狭义上的动员,是指平时维持一支规模有限的常备军,作为应付小规模冲突和训练义务兵之用;大量的公民作为义务兵在军队中短期服役并接受军事训练,增强军事素养。而一旦大战爆发,常备军将在边境进行有限的军事活动进行掩护,而国家将以常备军中的少量职业军人为骨架,填充进大量经过军事训练的公民兵作为主力部队。

但这也只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的动员水平,第一次世界大战证明了总体战的威力,使狭义的动员基础上又出现了广义的动员,这体现为国家整个转入战时体制的过程:工厂转产,从制造蒸汽机改为制造步枪和大炮,旅客列车停运,铁路这一战略工具转为完全为运输部队和战略物资服务,民众中的每一人都为战争做出必要的贡献,使国家机器得以超负荷运转起来,爆发出和平年代数倍、十倍以上的力量。

“鲁登道夫式动员。”伊丽莎白 弗林突然在威廉面前提到了这个词汇,“德国的鲁登道夫元帅,您也听说过吧?帮助德国赢得上一场大战的战争英雄,欧洲屠夫,他最早提出了完善的总体战动员概念,但……”

“但?”

“鲁登道夫式动员还不是完整的现代化动员。”

伊丽莎白 弗林说到这里的时候,神情就已经完全改变,她双眼里流淌着满满的憧憬,完全不想是在看着眼前的波音公司董事长威廉,更像是在眺望着太平洋彼岸的某一个人。

司徒美堂说道:“在上一次大战的缝隙里,出现了一个比毛奇和鲁登道夫更彻底改变世界战争史的人。”

“您是说……中国吗?”

伊丽莎白 弗林和司徒美堂一起点了点头,林淮唐的一系列行动用事实告诉大家:动员不仅仅是物质上的,也是精神上的。喊着皇帝万岁席卷欧洲的老近卫军已经告诉了世人意识形态对军队战斗力的加成,而林淮唐则用系统的理论告诉大家,应该怎么样用意识形态去改造一支军队改造一支国家,打造出更加强大的战争机器。

更重要的是,如何用意识形态的力量来动员和组织社会生产。

想到这里,威廉终于恍然大悟,西雅图能如此之快完成战争工业的转轨,不仅仅是因为伊丽莎白 弗林让一线的技术工人参与到管理之中,那只是表象而已!更深层次的力量,完全就是意识形态方面的,是遍布西雅图的红旗、标语、海报和宣传单,更是过去十几年间美国社会党人深耕西雅图获得的成绩。

现在也不过是收获的时刻。

对普通公民来说,动员就是“使国家做好战争准备”,是使一国力量进入应付武装冲突的戒备状态的过程,包括集结和组织人员、物资补给品以及有关重要的生产设备,使之处于战备状态。而生产动员则是动员中最为核心部分,没有军需的生产和供给,

所有的其他方面动员都是毫无用武之地的。

生产动员的速度、程度、效率,才是决

不想错过《民国不求生》更新?安装晋江文学城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