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在中东获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剩下的问题就只是怎么利用这两场战役的胜利以及阿拉伯人的大起义,占领整个中东地区所有有价值的土地。然而战果的逆转来得非常快,随着在德皇陆军在欧洲获得了空前的胜利,上一次世界大战最具盛名的将领鲁登道夫向中东派来派了好几个德军师,协约国军队被迫撤退并坚守位于西奈半岛的阵地,直到光荣和平条约的签署。
令澳大拉西亚人感到难堪的是,签署停战协议的时候,不管是德国人还是英国人都没把澳新自治领当回事,甚至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几个字都没有出现在停战协议上。
再加上停战协议中要求澳洲人向德国归还他们占领的德属新几内亚,还有战后英国为了和德国进行造舰的军备竞赛,大大加强了对大不列颠帝国几个海外自治领的压制、盘剥,澳洲人的愤怒很快就达到顶点,接连几次请愿活动都没能获得英国政府减税的承诺,澳新自治领人民的怒火有增无减,并最终导致了1923年维多利亚州的警察罢工。
这场罢工很快便演变成了一场带有社会主义性质的革命活动,还催生了一个当时被人们忽视的红色政权“墨尔本公社”。只是乔治五世迅速颁布了紧急条例,任命托马斯 布莱米为安全部长和军事部长,在复员准军事组织的帮助下,他暴力镇压了短暂的叛乱,墨尔本公社仅仅存在三天时间就宣告灭亡,不过这次事件一定意义上其实也是帮助英国人民提前演习了1925年到来的英国本土大革命。
1924年,在《资源合并法》颁布后,澳大利亚自治领与新西兰自治领合二为一,乔治五世任命斯坦利 布鲁斯为总督,选举被终止,联邦议会被叫停,新鲜出炉的澳大拉西亚联邦为了防止下一场红色“叛乱”,就颁布了一部带有浓厚威权民主色彩的新宪法。
一年以后的不列颠革命完全摧毁大英帝国的海外殖民体系,澳大拉西亚联邦与伦敦之间的通讯也在那个时候被中断,局势一度混乱不堪,内部的动荡日渐升温,也是从这时候开始,一名从英国本土流亡到澳大拉西亚的英军军官威廉 约瑟夫 斯利姆开始崭露头角,逐渐崛起,并慢慢成为了澳大拉西亚联邦军队的首脑。
加拿大的流亡首相丘吉尔为了拉拢斯利姆,在两年前还授予了他流亡王军元帅的头衔,现在这位澳大拉西亚联邦真正的幕后掌权者——斯利姆元帅——就正乘坐澳洲海军的旗舰德雷克号战列巡洋舰,急忙赶往达尔文港接见逃窜过来的哈特上将。
中国红军对菲律宾群岛展开的海陆空全面攻势,确实吓坏了澳洲人,就连在二十年代末一片乱象里强势登台夺权的斯利姆元帅也都难免对红军产生了一点畏惧心理。
“中国是一个如此庞大的国家,东共联又是亚太地区最强大的军事集团!”
斯利姆元帅的助手,澳洲军队的另一名重要将领托马斯 布莱米激烈反对斯利姆元帅试图援助美军的做法,他指着北方说道:“会有好几百万中国人从赤道线的另一头扑过来,多到什么地步?比整个澳大拉西亚联邦的总人口还多!”
斯利姆元帅能在大英殖民帝国崩塌的乱局中,迅速崛起掌握澳大拉西亚联邦的实权,就不会是一个简单的角色。
他冷眼而视托马斯 布莱米道:“这个时间点上,中国人很可能已经开始包围马尼拉了……这是一场什么样性质的战争?白种人和黄种人之间的圣战?还是共产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之间的意识形态战争?亦或者是关于殖民地存在与否的大战?我不关心这些事,我只关心澳大拉西亚联邦的安全问题,当中国控制东南亚以后,澳大拉西亚就将失去安全,现在,联邦军队必须和德国人、荷兰人联手,我们急需要建立一个联盟,吓阻住中国人。”
看来斯利姆元帅还没有做好和中国开战的准备,只是红军对菲律宾的全面进攻确实让亚太地区的白人殖民者全都产生了同病相怜的感受。
堪培拉、科伦坡、吉隆坡、雅加达之间的电报讯息往来不断,冯 穆克将军据说也坐上了一艘美军残存的b-17轰炸机,准备撤回锡兰岛,德国人很可能马上就要下场了!
但布莱米将军还是十分怀疑:“欧洲的对峙那么紧张,德国人在亚洲哪有实力保护我们。”
斯利姆元帅和布莱米将军一起站在德雷克号战列巡洋舰的甲板上,在达尔文港湾的对面,他们已经看到了黎明中飘扬的美军星条旗旗帜,斯利姆淡淡说道:“澳大拉西亚不能指望德国人来保护我们,我们得联起手来,和德国人、荷兰人一起,只有形
成一支联军才能抵抗中国人。”
布莱米心中还有一些不同的意见,他并不完全觉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