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合英国本土的雷击舰、布雷艇、潜艇和水上飞机部队,很可能直接在北海设置一道天罗地网,阻挠德军公海舰队的行动。
一旦公海舰队被缩在北海之内,德国就需要面临上一次大战时的困境——芜菁之冬!
全民的饥饿是德国对上一次世界大战最深刻的记忆,从威廉二世直到德国海陆空军各级将领、军官,以及德国政府的官僚、工业界的大亨巨头们,所有人都不愿意再面对一次可能刺激到德国民众心理底线的大饥荒。
此外,早在好些年前,很多战略观察家们就已经预测过了欧战前景:在第三国际和中央同盟爆发的决战中,最可能出现的画面不会是第二次芜菁之冬,而会是第三国际阵营的燃料绝境。
德意志帝国以及向威廉皇帝俯首听命的卫星国们,控制了欧亚大陆上绝大部分的石油产地,第二次世界大战只要爆发,德国就可以利用石油武器让第三国际陷入困境——
国民自卫军和共和军的庞大部队只要失去充足的石油供应,飞机就将无非起飞,变成一堆破烂的帆布、木头和铝材,军舰也只能永远停泊在港口中,变成一队造价高昂的巨型玩具,法国人视为骄傲的新锐汽车工业和坦克部队,也只能在公路上趴窝,成为德军的活靶子。
石油、石油,工业的血液,战争的燃料,二十世纪的黄金,除美洲和东南亚以外的油田,几乎悉数掌控在德军的势力范围之下,公海舰队只要能够破袭大西洋航线,阻断英法意通过美洲获得石油的运输线,就能够不战而屈人之兵,使第三国际的欧洲部分直接丧失发动战争的能力。
所以开战第一个月的北海海权争夺战,就会极为重要,甚至直接关系到整场战争十几亿人的生死存亡。
德军如果取胜,公海舰队就能冲入大西洋切断英法的海外石油来源,战争很可能快速结束,英国若能取胜,则能保障第三国际将第二次欧战推进下去的可能性。
意大利没办法对这场关系全欧洲命运的北海大战造成什么大的影响,但墨索里尼还是坚信一点:“意大利人每在波河河谷和七丘之城歼灭一支同盟国部队,中央同盟在法国和北海战场上就会减少一支部队,欧洲无产阶级摧毁德意志帝国反动统治的命定时刻就会更早到来一天!”
第四十五章 奥匈末日
当墨索里尼返回都灵掌握红色北意大权的时候,一节列车也正徐徐的、几乎是庄严的开到维也纳。这是一趟特别列车,完全不像那些日晒雨淋褪了色的普通车厢,而是宽大豪华的黑色车厢。
火车头停住了,列队等候的人群明显有点激动,很快,从车厢窗户的玻璃上映出一个庄重的身影,那就是奥地利今天的皇帝卡尔一世,然后就是跟在他身后的、穿黑色服装的齐塔皇后。
从大公到皇帝,由于卡尔一世的叔叔、王位继承人弗朗茨.斐迪南大公的贵庶通婚,这位用生命点燃上一次大战战火的哈布斯堡王族连带他的所有后代,都被老皇帝弗朗茨约瑟夫排除在了皇帝继承的序列之外。
卡尔一世则继承了斐迪南大公的地位,老皇帝还为他专门精挑细选了一门婚事,替年轻的卡尔一世选中波旁-帕尔马的齐塔作为妻子——齐塔皇后是意大利北部小公国帕尔马的最后一位统治者罗伯特公爵的女儿,自意大利统一以来,他一直流亡在下奥地利的施瓦佐,代表着奥地利历史上统治过意大利地区的某种影响力。
卡尔一世和他的意大利籍皇后,都对哈布哈斯堡王朝在亚平宁半岛的遗产不感兴趣,他并不打算流干奥地利人那早已不多的鲜血,来换取一片对帝国来说价值并不算太大的土地。
然而奥匈帝国复杂的国内政治结构,总会让所有事情都超脱卡尔一世的控制,他这位专制君主的权力其实非常有限,尤其是在匈牙利部分,皇帝几乎做不成一件事情。
“陛下,您应该依靠那些可靠的部队,否则您在布达佩斯的谈判便没有任何胜算。”
站在卡尔一世旁边、穿着军装的老人,就是奥军总参谋长洛林根大公,他也是哈布斯堡王族成员,而且还是奥匈帝国唯一接受过常规陆军训练的皇家将领,欧战时期洛林根大公在特伦蒂诺攻势中指挥第三军和第十一军团,卡尔一世继承皇位以后,他又被提拔为元帅,负责统筹对意大利前线的卡雷托战场,然而在德军大规模参战以前,奥军自身只能说是表现乏善可陈。
洛林根大公刚刚陪同皇帝从布达佩斯回到帝国首都维也纳,这群好像活在十九世纪甚或十八世纪的人,现在对奥匈
帝国如履薄冰的政治局势也了然于胸。
洛林根大公无奈说道:“您不应该为了避免